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民國不如大清?一個清朝遺民為何對共和年代如此失望?

民國不如大清?一個清朝遺民為何對共和年代如此失望?

作者:金滿樓

2017年,鳳凰出版社出版了原清廷刑部主事唐烜的日記,後者對揭示戊戌年的部分歷史事實頗有幫助。

民國年後,罷官退養的唐烜主要以一種前朝遺老的姿態出現,如其在1917年《虞淵集》自敘中說的:

「《虞淵集》者,感清亡而作也。自來亡國者,必曰桀、紂、幽、厲,以其殘暴足以致亡也。然既亡之後,如殷少師、周大夫,麥秀黍離之什,憂傷抑鬱,溢於言表。

……清之亡也,主無失德,臣非無道,徒以三十年間,國統再絕,女主倦勤,公族荒嬉,外有強鄰,內多伏莽,一夫夜呼,九土崩裂,首尾百日,大命以傾。」

在唐烜眼裡,清朝的覆滅實在有些可惜而且讓人看不懂,所謂「遺民故老所最駭詫而悲涕者也!」

對於新生的民國,唐烜所持態度似不滿多於贊成,在其筆下,民國更多的是各種亂象:

「遜位詔下,都門復遭叛兵之變,眾心洶懼,如失所恃。

……民國驟建,六載弗靖,海內囂然,喪起樂生之心。其間波委雲詭,雖亦從來興亡之際所習見,亦有足以因事而起興者,……今年五月複比變起,而清朝之局終矣。」

對於清廷的驟亡,唐烜的見識頗為不差,姑錄如下:

「清之亡,非亡於辛亥也,自庚子而已亡矣。……庚子禍變之速,則戊戌之變激成之,亦戊戌之政變釀成之,其為清室存亡之大關鍵乎。而戊戌政變,則實原於中東之役。

蓋中國數十年來,內政多闕,交鄰無術,睨其旁者久已輕我。如贖伊犁,爭越南,皆前事只較著者也。至此,乃創鉅痛深,如夢方覺,故變法自強之說興焉。

庚子以後昌言新政,然上以名求,下不以實應,塗腐衣朽,甚且捐國帑民膏以便其身圖,庠序闤闠競習歐俗,殽然無別,務為奢靡,其顛越放佚,至於不可思議、尤堪深痛者也。」

對於辛亥之變,唐烜亦多次作詩諷之。如《歲暮回里小住數日作》中云:

「草野沸揚久,強臣挾天子。天子方沖齡,列聖垂深恩。養士兩百載,徇國何無人。公卿壁上觀,將帥戰不力。時平但朘民,事急且從賊。……」

這詩諷刺的是袁世凱及慶親王一干人欺瞞隆裕太后、出賣清廷的事實。

再如《虞淵九首第四》:「廢興轉瞬無前古,存歿關心若奈何」。其自注云:

「十二月十五日,宣布共和國體,清廷遜位,距武昌起事僅百餘日。從來易姓革除,無如此之速者。

遜位詔乃隆裕太后懿旨,皇室經費定為歲四百萬元。自革軍起,各省會匪土寇乘機四起,焚掠搶殺。停戰時,皆目為義軍,無敢議剿者。」

這描述的是當年的一般事實。

還有《虞淵九首第八》:「新妝兒女羞胡服,西邸錢刀沒塞沙」。其自注云:

「自宣統以來,內外執柄者皆天潢近親,賣官鬻爵,舉國皆狂,以至於亂。都城戒嚴,貴族婦女有習漢人裝束者。親邸貴胄,盡輩私藏,避至天津、青島、上海各租界。」

這諷刺的是清末時期親貴誤國的現象。

此外,還有描繪民初亂象的,如「乾坤定有奇男子,妾婦翻稱大丈夫」;「天意茫茫劫運更,肯令群豎盡成名」,這些都是有所指的。

對於1917年張勳所辦的那件大師,唐烜似有讚許但又有所保留,其在《丁巳年五月二十四日薄暮即事有感》(即張勳辦大事後)中云:

「復漢難期孺子嬰,英雄舉事誤書生。王琳頭血姜維膽,也博千秋萬古名。」

詩下,唐烜自注曰:

「自清政失綱,外侮交集,我國號稱偉人志士者,每持種族之見,借口於政治不良,爭言改革。國體驟更,中外人士引領拭目,咸以為反商之政,與民休息。

……(張勳)以數千之眾,當七萬之軍,寰宇震驚,日星易色。其名固甚正,其志猶可悲也。事定之後,飛書騰告,目為逆賊,比之卓溫。

……噫!共和人士,所見乃止乎?吾因以知國難之靡有屆,而太平之不可復見也。」

此後,唐烜即再無相關記載,甚至其卒於何年亦不詳,據推測,應當在1917年後。而唐烜的案例,不管讀者贊成或不贊成,也算是某一類似歷史人物的樣本吧!

(唐烜日記解讀系列,至此結束,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唐烜日記》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五四運動中,誰第一個衝進了曹汝霖宅?
帶著大清使團出訪的美國公使蒲安臣,為何中途死在了俄國?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