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漢代而來的一束光

從漢代而來的一束光

回顧中華文明史,青銅時代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寶貴的財富。從商周時期形象、用途較為單一的祭祀用品,到秦漢時期形制不一、用途多樣的生活用品,青銅器在中華文明史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而長信宮燈作為西漢青銅器中的珍品,憑藉其實用與美觀的高度統一,又在青銅器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長信宮燈

前元三年(前154),漢景帝把兒子劉勝分封在今天的河北滿城一帶做國王,這一帶是先秦中山國故地,劉勝的封國就是中山國,劉勝即中山靖王。他喜好酒色,整日吃喝玩樂。他和王后竇綰命令工匠營造了規模龐大的陵墓,他們去世後把大量的精美隨葬品一起帶進陵墓。他們的陵墓很隱蔽,兩千多年過去了,沒有人知道它的具體位置。

中山靖王劉勝

在原滿城縣縣城城西一千米多的地方,有一個小村子,叫守陵村。據村裡的老人說,他們的祖先早年就是為王侯守墓的。但是年代久遠,村裡的人早就不知道他們守的是誰的墓,墓地又在哪裡。

1968年,解放軍某部在陵山進行國防施工,在山頂用炸藥炸開了一個口子,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並沒有崩落多少石頭。解放軍將士們覺得非常奇怪,於是上前探查。突然走在最前面的一名戰士雙腳失去支撐,掉進了一個漆黑的山洞裡。由此,沉睡千年的謎團得以解開。

在墓穴中,考古人員根據酒器上的文字記載推測墓主人為西漢中山王劉勝。他們還發現了金縷玉衣,但令人奇怪的是,金縷玉衣是被壓扁的,考古人員懷疑裡面並沒有屍體,而且自商周以來,一直流行夫妻合葬,陵墓中有可能還存在第二個墓穴。

金縷玉衣出土時的情景

考古進行了一月有餘,在墓穴的北側,考古人員又發現了一個由磚牆封起的洞口,還出土了一件銅印,印上有「竇綰」二字。無疑,這就是劉勝妻子的墓穴。在竇綰的墓穴中,也有許多珍稀文物,其中就包括舉世聞名的長信宮燈。

郭沫若參觀1號墓出土的青銅器(左前者為郭沫若)

最初,考古人員在2號墓的後室發現了一些散落的燈構件,經過仔細拼合復原,將之拼成一件精美的銅燈。這就是名震中外的西漢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整體製作為一個跪坐著、雙手捧持燈盤的宮女形象。全燈分為頭、身、左臂、燈座、燈盤等部分,可以任意拆卸。

宮女身體中空,右手被製作成為一個排煙管道。她左手握著燈座,托起燈盤,右手提著燈罩,燈焰在圓形燈盤裡燃燒,散發出的煙就通過右手排進宮女的體內,避免污染室內環境。燈盤還能夠自如地旋轉,兩塊擋光的瓦形罩板也能隨意開合,這樣就能任意調節燈光的照射角度和亮度。可見這座燈在科學上構思是十分巧妙的。

長信宮燈背部

宮燈上還刻有9處銘文,共64字。其中有6處刻有「陽信家」的字樣。陽信家是西漢陽信侯劉揭的府邸,他被漢文帝封為侯,這件銅燈應該是他家製作的。

宮燈上的信陽家銘文

但在景帝時劉揭被削除封爵,這件銅燈也被沒收入長信宮,也因此在燈上留下了「長信尚浴」的銘文。長信宮是景帝的母親竇太后居住的地方,劉勝是竇太后的孫子,這件銅燈可能是由竇太后賜予竇綰的,可見它在當時也是很珍貴的器物。劉勝夫婦死後,這件銅燈作為隨葬品,放在竇綰的墓穴里。

從燈罩上殘留的少量蠟狀遺留物來看,長信宮燈的燃料主要為動物脂肪。油脂在燈盤中會沿著燈芯慢慢燃燒,會產生一些未完全燃燒的炭粒,容易造成室內煙霧瀰漫,污染環境。工匠們為了解決污染問題而研究改善的方法。

長信宮燈的設計者巧妙地將宮女的身體組成部分作為煙管,一端連著中空的身體,另一端連著燈蓋。當燈盤上的油脂被點燃後,煙塵就通過燈蓋被吸入了導煙管,然後再溶於體內的清水中,達到了保持室內環境清潔的效果。

長信宮燈的工作原理

此外,長信宮燈還有反射和聚光的功能,可以利用燈罩的開合來調節燈光的照度,這說明當時人們已注意到燈光的照度問題了。

長信宮燈的這種「取光藏煙」的技術發明,在世界燈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一生捐贈文物3900餘件,16輛卡車7天7夜運完,六瑩堂主何許人也?
比起巴黎聖母院大火,我還關心那個在美國被掰斷手指的兵馬俑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