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超全的區位因素知識點歸納總結!

超全的區位因素知識點歸納總結!

區位因素是指促使區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變化的原因或條件,根據區位因素本身的性質和狀態,可分為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區位形狀、地形、地貌、地質、太陽輻射、氣候、土壤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資金、土地價格、市場等;技術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化肥、機械等。區位因素是高中地理的常考知識點。

一、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為沖積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開闊或地勢低平

土地:土地面積廣闊、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

氣候: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光熱水組合好、晝夜溫差大

水源:靠近水庫、河流、冰川融水區或地下水豐富區,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較肥沃

2.人文(社會經濟)因素

市場:該區人口稠密、工礦業發達、城市較多、靠近大城市,市場廣闊(對商品農業影響大)

交通:臨近河、湖、海,水陸交通便利,河流交匯處,內河航運發達(對商品農業影響大)

政策:國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勵)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發達,冷藏保鮮技術高

習俗:生產歷史悠久、飲食偏好

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勞動力工資低

工業基礎:工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能提供技術支持

3.自然對農業的不利的區位因素

洪澇、乾旱、颱風、春季低溫、寒潮等氣象災害;熱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鹼度偏高

二、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開闊,利於建廠,土地租金低

水源:臨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質好

環境: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有利於高科技工業的布局

2.經濟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產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業

能源:靠近能源產地(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能源充足──動力指向型

市場: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於或靠近大城市,市場廣闊(對市場指向工業更明顯)

交通:臨海港、河湖或河流交匯處、臨鐵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訊便利

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密集型工業;勞動力質優價廉,生產成本低

技術:科教發達或臨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勞動力素質高──技術密集型

工農業基礎:臨近商品農業基地或農業發達,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費市場;當地工業發達,生 產協作條件好

3.社會因素

國家政策:國家政策的扶持、鼓勵;國家政策的變化(解決就業的工廠設在不盈利的區位;為縮小經濟差距進行的西部大開發)

國防安全:某時期國防需要(多在山區、邊區)

個人行為(或偏好):如海外華人、華僑的投資

工業慣性:考慮搬遷費用或政府的影響或出於對當地經濟的考慮等

4.環境因素

風向:嚴重污染大氣的工廠,應該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口地帶,或者在主導風向的垂直兩側選擇廠址,季風區布置在當地最小風頻的風向的上風地帶

水源:有廢水排放的工廠應布局在遠離水源地或遠離河流上游區;自來水廠布局在居民區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區

距離居民區、農田的遠近:佔地面積小無污染的工業,布局在城區;用地規模較大、污染較輕的工業可布局在城市的邊緣或近郊地區;嚴重污染難以治理的大型企業,宜布局在遠離市區的遠郊或郊外

生態環境:工業布局應遠離生態環境脆弱地區

三、城市區位因素分析

城市常常是因單個區位因素而興起,卻會因多個區位因素而發展。故題目若問城市興起的區位因素,一般只需要回答一個區位因素;若題目問城市興起和發展的區位因素,則應從多個方面去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地形平坦開闊(溫帶、寒帶的城市分布在平原;熱帶城市分布在高原)

氣候:氣溫、降水適中,居住適宜

河流:運輸功能:交通便利;供水功能:水源充足;防衛功能;環境功能

2.社會經濟因素

自然資源:有某種自然資源或臨近某種自然資源

交通:臨近鐵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碼頭、以及多種交通方式的交匯處,交通便利

農業基礎:本地農業基礎雄厚

其他因素:是政治、宗教、軍事中心是旅遊、科技中心(新因素)

四、交通區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區位(自然因素為主)

1.自然條件

水域條件(航行條件):等深線密集、水深,空間大,流速平緩,便於航行和停泊,避風港灣

陸域條件(築港條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適當,地質穩定,拋錨空間大

2.社會經濟條件

經濟腹地:範圍大,經濟發達,客貨集散量大(影響港口的興衰);交通便利有利於擴大經濟腹地。

經濟依託:以大城市或城市群為依託或沿途經濟發達,為港口提供運輸需求

國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

(二)車站的區位(社會經濟因素為主)

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即:與市內(外)交通聯繫方便;地形平坦,面積較大;工程量小。

(三)航空港的區位(社會經濟因素為主)

1.自然條件

土地:面積寬廣,價格低廉

地形:平坦開闊(不在盆地和谷地中),無高大建築物,坡度適當,排水方便

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地基要穩,堅實

氣候:少雲、霧、大風,暴雨日數少;跑道與盛行風向平行以便于飛機逆風起降

2.社會經濟因素

交通:位於城市郊區但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高速公路)聯繫

經濟:當地經濟發達

(四)交通線(鐵路)的區位

社會經濟因素—決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自然因素:

(1)地形:平原限制少,山地盡量沿等高線修築。盡量避開地形複雜區。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彎曲或開鑿隧道

(2)地質:避開斷層

(3)氣候:注意暴雨、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凍土、積雪的深度,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據當地暴雨強度來設計

(4)土地(耕地)少佔好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建設、城鎮發展的關係

(5)水文:避開沼澤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減少橋樑長度、投資、施工量

2.社會經濟因素:

(1)人口城市分布的需要(2)維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3)資源開發的需要(4)交通發展的需要(5)經濟發展的需要

注意:交通線的區位分析在宏觀上要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科技三大因素因素,在微觀上考慮的是在交通量最大、線路最短、佔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間尋求平衡,並從自然條件優勢、經濟條件和必要性三方面去分析。

(五)航道線的區位因素(水文、水系特徵)

1.氣溫:不結冰或結冰時間短,通航時間長

2.降水: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位高,通航能力強

3.地形:地勢平坦,水流和緩,通航安全

4.經濟:沿途經濟發達,資源豐富,人口眾多,運輸需求量大

(六)管道線的區位因素

管道線總是基於某種物質(液體或氣體)的運輸而建設的。

1.物質來源地(供的優勢:資源豐富)

2.物質目的地(目的優勢:市場廣闊)

3.沿途的社會經濟狀況(人口、城市的分布)

4.沿途的自然狀況(氣候、地形、地質等)

五、水電站的區位分析

1.水量:與乾濕地區、河流的補給、流域面積或集水區域有關(由河流的位置判讀)

2.落差:穿越地區等高線密集或位於階梯過渡處

3.開發條件:適宜建壩(一般為峽谷──投資和工程量小;地基堅實,少地質災害)

六、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1.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峽谷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盆地、窪地建庫庫容大

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防止漏水,誘發地震、滑坡

3.盡量少淹沒良田和村莊,減少搬遷量

七、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分析

1.自然因素

氣侯:多晴天。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好,便於對衛星跟蹤觀察

地形:地形開闊,便於對衛星的跟蹤觀察。

2.人文因素

人口密度:地廣人稀或多面環海,不干擾居民生活,安全性更高

能源:地球自轉的速度──緯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設中的海南衛星發射場);同一緯度,地勢高,初速度大;向東發射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於節約能源。

交通便利:有鐵路通過,我國的四個航天基地都便利

科技力量雄厚

國防安全:如西昌

航天工業基礎較好:如太原

八、衛星著陸基地的區位分析

1.氣象條件:多晴天,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高好,便於對航天器的跟蹤觀察

2.地形條件:地形平坦、開闊,少河湖峽谷,有利於航天器或航天員的安全和便於目標搜尋

3.人口密度:地廣人稀或人煙稀少,不干擾居民生活

九、海洋資源的區位分析

(一)漁場的區位因素(有利條件)

1.大陸架寬、淺,水溫適宜,陽光充足,有利於生物光合作用

2.入海徑流帶來豐富的有機質和營養鹽類

3.寒、暖流交匯,海水發生攪動或冬季海水上泛,營養鹽類豐富

4.溫帶海域

(二)鹽場的區位因素(有利條件)

1.地形條件:有適宜曬鹽的海灘——平坦開闊、泥質海灘

2.氣候條件:有適宜曬鹽的天氣——氣溫較高、晴日較多

3.鹽場最好布局在海水鹽度較高的海區附近。

(三)水產業的區位因素(有利條件)

1.水域面積廣闊

2.氣候溫和濕潤

3.勞力資源豐富

4.交通運輸便利

5.消費市場廣闊

6.生產技術水平高

7.有食魚愛好等

十、旅遊業區位分析

旅遊活動包含三要素(從三要素去分析,有利於增強記憶):

1.旅遊者:

主體,相當於市場(臨近經濟發達地區,市場廣闊)

2.旅遊資源:客體

(1)旅遊資源的質量、旅遊資源的集群狀況、地域組合狀況。(旅遊資源的質量高、集群狀況好、地域組合好)

(2)市場距離:旅遊地的最優吸引半徑(大或小)(即旅遊資源與旅遊者之間的距離)

(3)環境承載量:旅遊活動容納的能力(容人量)大或小。

3.旅遊業:媒介

(1)地區接待能力:強或弱

(2)交通位置及通達性:直接影響遊客和數量

十一、商業的區位分析

(一)商業街的區位

市場最優:城市幾何中心,商業活動範圍大── 一般以零售為主

交通最優:市區環路或高速公路邊緣或街角處,交通便利── 一般以批發為主

(二)商業小區的區位

便民最優:建在居民住宅區內,由多種營業點組成

(三)商業城市的區位因素(有利條件)

1.穩定的商品來源區和銷售區(即服務區)

2.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便利經濟腹地廣闊而發達城市經濟貿易發達

十二、人口分布的區位因素

人口分布與城市分布、生產力水平分布具有一致性,故影響人口分布的區位因素與影響城市分布的區位因素具有相似性。

1.自然因素:(1)地理位置(2)氣候因素(3)地形因素(4)水源因素等

2.社會經濟因素:(1)交通(2)開發歷史(3)工農業基礎(即經濟狀況)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知識精選 的精彩文章:

中國大河名稱的由來——珠江
喂,我是甘肅

TAG:地理知識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