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妃嬪身邊,為何時時有兩人攙扶?末代皇帝溥儀說出真相

清代妃嬪身邊,為何時時有兩人攙扶?末代皇帝溥儀說出真相

今年這一年中,出彩的清宮劇不少,不管是《延禧攻略》還是《如懿傳》都吸引了一大波粉絲。劇中妃嬪們的出身和背景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她們身上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走路都要人攙扶。或許有人覺得這是拍電視為了彰顯各位主子的地位,其實在現實當中,清朝妃嬪身邊也少不了一兩個攙扶的下人,對於這個動作不僅有現實照片還有溥儀給出的詳細解答。

在慈禧留下的一些照片中,有幾張在戶外的照片,太后的左右和身後都圍滿了人,雪地中的這張照片更是左右攙扶,非常謹慎。其實這不僅因為她年紀大了,也與當時女眷們從頭到腳的「負擔」和束縛有很大關係,溥儀就曾經給好奇的人說過這個原因。

先是妃子們的頭上負擔很重。清朝皇室女子都講究梳旗頭,以前的男子和女子都不能輕易斷髮,因此頭髮是越留越長。清朝女子除了頭上頭髮能盤髮髻外,還會戴著「大拉翅」,再加上佩戴一些名貴的金銀、翡翠質地的鈿子,那走起來真是頭重腳輕。雖然看上去端莊,走路時也是環佩叮噹,非常有氣質,但就是容易重心不穩,不能走快,頭部還不能輕易低下,要時刻注意平衡。

其次,再看看妃子們身上的穿著就知道了。她們身上要穿著朝袍,外面套著朝褂,胸前還佩戴著朝珠。一套裝扮下來,人人都是美麗的「花瓶」,又典雅又富貴但就是太不方便。被長得垂到腳邊的衣服擋著,想走快也很難,更不能邁出一大步,踢的大褂「飛起來」。妃子們身上穿的古典朝袍直接限制了她們走路的步伐。

說到最重要的,還是她們腳下的秘密。

封建社會時期,從南唐時代就出現了裹小腳的現象。人們認為女子的腳越小越美麗,隨後這股「流行風」就吹到之後的多個朝代,明清時更是成了全民普及的程度,特殊到明朝馬皇后因有正常的腳反倒成了特例。作為皇宮中的女子,一定是走在「潮流前沿」的,像裹小腳這種「時尚必備」的手段是一定不能落下的。

宮中的女子從小都是纏足的,而這種對美的追求也導致女子們身體和行動被影響。腳部的骨骼扭曲變形不說,主要是這種變形的腳難以走遠路,更別提走快甚至是跑不了。一雙平穩的腳底板和一雙被束縛得變了形的腳相比,當然是前者更穩當、更健康。

清朝的妃嬪們與前朝各時期的女子們相比,在穿著上還多了一項講究,那就是穿花盆底的鞋子。這種鞋子因為底部是厚厚的木鞋底,形狀像是一個花盆,因此被稱作花盆底。鞋子的底部通常都有5至10厘米的高度,腳背上是綢緞面料,還綉有各色吉祥圖案,簡直像是精巧的擺件。就是這種精緻的鞋子,卻讓妃嬪們走起來更加不穩定、不安全,身邊如果沒有人攙扶,那還真是「步步驚心」,稍不小心就可能是一個趔趄。

清朝妃嬪的裝扮,從頭到腳都是頗為講究,就是只注重美觀,沒考慮女子們的實際需要,徒有光鮮外表,卻連走路都費勁。對於妃子們來說,對於美的極致追求,也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習慣穿寬袍大袖的後宮女子,必須要有人攙著才敢邁步,對她們來說這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雖然貴為妃嬪,卻連健步如飛的痛快都無法感受,也是一種遺憾!

參考丨《大清會典》《大清通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善騎射的名將不少,其中翹楚卻只有六人,五子良將僅一人上榜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