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只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只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來源:極物(ID:ijiwulife)

作者:秦桑

聽聞五一小長假變成了4天,你想好了去哪兒玩了嗎?

小編最近也在計劃旅行路線,準備和好友一起飛一趟京都。小編負責訂機票,旅行攻略就全交給了她。

昨日和好友一起吃飯,她一邊攪動著杯子里的檸檬,一邊說:「你看看這個APP,首頁全都是關於日本的旅行攻略,以前看的內容都莫名其妙的不見了,我只是這幾天搜了搜,它就自動給我推薦。」

小編接過手機滑了好幾頁,不禁感慨:「現在的軟體就像是自己的小跟班,你想看什麼,你喜歡什麼,它都一清二楚。」

「你不覺得很恐怖嗎?我們做什麼想什麼它都知道。」好友冷不丁地冒出一句。

這讓小編想起,不僅是這個APP,生活中常用的幾款軟體,似乎都很聰明地幫我們篩選好我們感興趣的內容。

我們生活的一舉一動開始落入大數據精心密布的網裡,我們所看到世界就像是被「過濾」了一般,留下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

在立陶宛考納斯,熱氣球在空中飛行。新華社/歐新(OMS KALNINS攝)

1

大數據「貼心」推送背後

世界正在縮小

想起剛開始玩豆瓣的時候,進入主頁後就會跳出一個小框,提示我們選擇所喜歡的類目。如今的軟體變得越來越「高級」,不需要勾選,也能準確地篩選出你感興趣的內容。

他們根據我們生活的城市,平日搜索的關鍵字,甚至連我們的消費水平也十分了解。

這幾天,小編卸載了一個資訊軟體。之前一直習慣打開它,在每天的上班早高峰刷一刷當日的實時新聞,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同一個新聞APP,我和同事打開的首頁卻截然不同。

想起之前吃飯時刷到「黑心外賣」的曝光新聞,為了不影響食慾,我在右上角點了「×」,這條新聞隨即被刪除,跟著它一起消失的還有無數條關於食物曝光的新聞。

你不感興趣的那些資訊,後來就真的再也沒出現過,而你曾經看過某一方面的內容,再次打開時就會不斷收到同一類型的內容。

總喜歡點開本地新聞,慢慢地本地資訊開始大篇幅的取代其他新聞,佔據著你的首頁;喜歡看健身視頻,首頁便時不時出現各種正在運動的肌肉男。

看似無傷大雅,殊不知,每一個軟體首頁的資訊都是有限的,當它大幅度被那些我們所感興趣的信息填滿時,我們所能獲取的新事物就已經被慢慢地壓縮了。我們花了時間,卻在反覆地接收大同小異的東西。

這些資訊軟體,看似極其「貼心」且注重用戶體驗,卻在不知不覺中將我們所看見的世界縮小成一個半圓,隨著半徑的萎縮,變得越來越小。最後,我們反而成為了那隻被馴服的象,眼界越來越窄。

在印度尼西亞亞齊省打巴端海灘,一名男子在日落餘暉中拿著衝浪板。新華社/法新(CHAIDEER MAHYUDDIN攝)

2

只看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只是原地踏步的開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大眾思考問題會非常片面。」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因為我們常常只掌握片面的知識,所以我們對於問題的看法也不可能做到真正全面。」

當我們反覆地接收相同的訊息,對那些不感興趣的避而遠之,我們很容易局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對自己片面的認知深信不疑。

突然想起,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條名為「海的女兒」的熱搜。點進去一看,發現一位網友在控訴童話故事《海的女兒》。

網友發微博說:「我從來沒有給我女兒講過《海的女兒》這種『經典童話』。但是爺爺送給她的故事機里有,有一次我剛好聽到小美人魚已經化成泡沫了,趕緊上去把開關按了。我告訴女兒,別學小美人魚,她為了只看過一眼的男人變得無法說話,她們魚類智商不高,你是人類女孩,你有腦子。」

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被該網友曲解成矮化女性,她洋洋得意地發微博炫耀自己早已看清故事的本質,微博的最後,她還順帶提到《龜兔賽跑》兔子的結局,不是偷懶而是性別歧視。

底下的評論一片嘩然,《海的女兒》追求的是人類的靈魂,而不是她所理解的無腦地為了愛情自我傷害。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看得透徹,殊不知,你所了解的只是月亮的一面。

在狹小的圈子裡反覆接受同樣的訊息,最容易的就是形成自己的固有觀點,如果你只看得到事情的一面,你會以為這就是你所認為的全部。

不斷看自己看過的東西,接受自己曾經所理解的認知,就像是給自己成長設置了天花板的高度,最後,也只能日復一日過著原地踏步的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我們總是站在原地,看一樣的風景,從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開始。

在瑞士維勒納沃的日內瓦湖上空,選手駕駛滑翔傘飛向指定地點。新華社/歐新(VALENTIN FLAURAUD 攝)

3

你的見識

決定了你擁有怎樣的生活

王小波曾說:「人們的見識總要受處境的限制,這種限制既不知不覺,又牢不可破。」我們每天所見的人和事,去過的地方,看過的新聞信息,最後,都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認知產生很大的影響。

想起電影《白日夢想家》里的沃特,是一名雜誌社的膠捲洗印師。他循規蹈矩,性格內向,他的生活如同他整個人一樣枯燥單調,碰到喜歡的同事總是怯怯懦懦不敢搭訕。

雜誌社面臨倒閉,沃特因為尋找最後一張底片開啟了一段不可思議的人生。為了找到攝影師,沃特來到格陵蘭島,他坐著醉漢開的直升機,跳入冰海,和鯊魚搏鬥,沖向即將爆發的火山......

影片的最後,沃特還是沒能保住工作,此時,他在公司樓下再次碰到喜歡的女生,以往拘謹的沃特卻像是變了一個人,他開始主動搭訕,一路上有說有笑。

他曾經害怕和逃避一切未知的事物,最後卻被旅途上意想不到的光景深深影響著。

與其把自己圍在一個小圈子裡,不如給自己一個「出走」的機會,美好的事物從來不會主動尋求關注,我們都應該去看看,這個世界最精彩的部分,那些我們曾經毫無興趣的事物,或許才隱藏著真正的樂趣。

要知道,永遠蜷縮在熟悉和習以為常的事物里只會讓我們原地踏步,只有感受未知,才能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在選擇想要閱讀的書單時,選擇一半喜歡的,一半不感興趣的。我們的生活要有熟悉的事物,但也一定要嘗試不斷的接受新的養分。」

其實,一個人看見過什麼,往往決定了他相信什麼,而他相信什麼他就會靠近什麼,也就擁有了怎樣的生活。

作者:秦桑:愛折騰的萌妹子,趁早把生活折騰成你想要的樣子。

往期文章

監製:易艷剛 | 責編:張慧 | 校對:趙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作家齊邦媛筆下的「巨流河」在哪,你知道嗎?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