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最新評估顯示501種兩棲動物受蛙壺菌威脅,其中90種已滅絕

最新評估顯示501種兩棲動物受蛙壺菌威脅,其中90種已滅絕

蛙壺菌(Bd)導致的物種滅絕已經打破了其他病原體創下的記錄。最新評估顯示,因蛙壺菌感染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的兩棲類動物已達 501 種——約佔其總數的 6.5%,其中有 90 種已經完全滅絕。

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的蟾蜍山(Toad Mountain),瀕危的斑蟾(Atelopus)還面臨著蛙壺菌的威脅。圖片來源:B. Gratwicke / Smithsonian Conservation Biology Institute

來源 the Atlantic

撰文Ed Yong

編譯 MQ

審校 阿金、劉悅晨

編輯 戚譯引

一個世紀以前,一次大規模的流行性感冒導致了近 1 億人殞命——死亡人數規模約佔當時世界人口的 5%。2013 年,一種新型的神秘疾病再次席捲北美西海岸,導致了海星的大面積死亡。2015 年,全球 20 萬隻塞加羚羊(又稱高鼻羚羊)因疑似細菌感染暴斃野外,死亡數約佔其全部種群數量的三分之二。雖然這些傳染病都極具破壞性,但其威力卻都比不上蛙壺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簡稱 Bd),它不僅能殺死個體,還能讓整個物種滅絕殆盡。

蛙壺菌以蛙類及其他兩棲類的皮膚為食,並能引發心臟病,導致被感染的動物死亡。據統計,因蛙壺菌感染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滅絕的兩棲類動物約有近 200 種,但這一數字差不多已經是二十年前的統計了。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Ben Scheele 團隊的最新估計,實際情況可能要糟糕得多。

Scheele 的研究團隊認為,因蛙壺菌感染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的兩棲類動物實際上有 501 種——約佔其總數的 6.5%,其中有 90 種已經完全滅絕,另有 124 種的數量減少了 90% 以上。「歷史上從沒有一種疾病具有如此大的威力,蛙壺菌重塑了人們就疾病對於野生動物的危害的認識,」Scheele 說。

這些損失難以估計,特別是如果你認為這裡的「青蛙」就是你所以為的「青蛙」。但兩棲類動物是經歷了 3.7 億年的演化歷史,並繁衍至今的倖存者。然而,就在短短的 50 年裡,一種疾病幾乎摧毀了它們。試想一下,如果一種新的疾病像蛙壺菌一樣使哺乳動物中 6.5% 的物種滅絕,這幾乎就是所有有蹄類以及鰭腳類動物的總和。全世界將會面臨崩潰!

兩棲類動物專家們「長期以來為此擔憂不已,」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 Karen Lips 博士這樣說道,他也參與了這項研究,「儘管這一問題備受關注,但是我並不認為我們能夠完全理解我們失去了什麼。

在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兩棲動物專家開始談論,曾經數量眾多的種群正在神秘消失。曾經滿是蛙卵的溪流清澈見底,曾經蛙聲嘈雜的夜晚如今一片寂靜。它們的棲息地沒有發生任何改變,但大量的青蛙就這樣離奇地消失了。沒有人知道原因,更別說找到罪魁禍首了。「這不只是大海撈針,我們還在爭論那篇大海究竟存不存在,」Lips 最近這樣寫道。Steele 的分析顯示,到 1998 年,人們終於鑒定出這種真菌的時候,蛙壺菌已經對兩棲類動物的生存形成了致命的打擊;在那時,至少有 60 個物種已經滅絕,還有數百個物種正走在滅絕的路上。

蛙壺菌或許是一個完美的「青蛙殺手」。有些疾病隻影響特定的宿主,但蛙壺菌垂涎兩棲動物皮膚上的營養物質,所以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攻擊整個群體。它很容易在水中傳播,而且在離開宿主之後仍然能保持活力。

更可怕的是,蛙壺菌並不是「單打獨鬥」,人類也是它的幫凶。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Matthew Fisher 的研究團隊發現,蛙壺菌起源於亞洲。20 世紀初,國際貿易蓬勃發展,這種特彆強悍且極易傳播的真菌由此出發,席捲世界各地。被感染的動物可能被偷運上船,作為食物、寵物或是實驗動物運往海外。最終,這種致命的真菌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Scheele 的團隊將現在的世界與泛大陸(Pangaea)相類比——在恐龍時代存在的唯一的史詩般的巨大古陸。雖然泛大陸經歷了長時間的分裂,但人類已經能有效地模擬和重建它。對於野生動物疾病而言,整個世界再次成為了單一的連接體,這使得病原體十分容易進行傳播。正因如此,因真菌感染而引發的新型疾病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出現,影響著蝙蝠、蛇、蜥蜴等諸多類群。「在以前,這些真菌很可能在橫跨大西洋時就已經死亡了,但是現在它們能夠跨過大西洋進行傳播,」Scheele 說道,「因為我們現在運輸的速度和量都遠高於過去。」

人類在開拓島嶼的過程中曾多次引入外來物種(如貓科動物、老鼠、貓鼬等),對當地的物種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從很多方面來說,蛙壺菌就像是一種外來入侵的捕食者,但這也許是人類引入的最強「入侵者」。「貓也曾被視作一種瘟疫,因為它們什麼都吃,」Scheele 說道,「但是對於蛙壺菌來說,儘管我們只統計了它近幾十年來的影響,但它對物種多樣性的破壞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貓和鼠類。」這種比喻非常恰當,因為蛙壺菌一旦入侵新的地方就很難被清除。

因此,限制蛙壺菌的傳播仍是最佳策略,這意味著要限制野生動物貿易。Rowley 說:「在全球範圍內交易野生動植物或許會造成毀滅性後果,人們對入侵物種(如甘蔗蟾蜍和兔子)已經有了更多的認識,但本研究則強調,造成生物多樣性毀滅的後果,也可能是由於像蛙壺菌這樣無意中搭便車進行傳播的其他寄生蟲和病原體。」

令人鼓舞的是,目前物種數量下降的速度已有所緩解,而且其中 60 個物種有復原的希望。但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意味著青蛙已經想方設法與蛙壺菌達成了一種演化意義上的「休戰協議」(參見拓展閱讀)。我們也不知道疫病還會不會進一步爆發,如果這種真菌入侵巴布亞紐幾內亞,這種情況就很可能發生——那裡是迄今為止唯一一處尚無蛙壺菌涉足的地方,生活著大量兩棲動物。此外,蛙壺菌在全球範圍內都十分活躍,並已經與本地種發生了雜交;雜交種可能會表現出不可預測的行為,這種情況也令人擔憂。

「目前並沒有顯而易見的簡單方法可以應對這個問題,」Lips 說道。一些研究人員已經制定了圈養繁殖計劃,來為棲息地受污染的物種爭取時間;另一些研究者則正在尋找控制真菌的方法,或培育更具耐受性的青蛙,或將青蛙與防禦性細菌配對,或將青蛙重新安置到不適合真菌生存的地方。但是,這些方法中並沒有哪個一定能夠解決問題,也都無法立即實施。「蛙壺菌引發的疾病有著很多可怕的性質,因此即使經過長期的密切合作,我們目前仍然沒有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Lips 補充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美學術機構「排外」行動加劇:3名華人科學家被解僱,更多華裔被調查
清華取消博士論文發表硬性規定,這是「減負」還是「加壓」?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