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執行完死刑,他回家建了個圖書館

執行完死刑,他回家建了個圖書館

昨天,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近年來,實體書店走向沒落,成為社會議題。一些愛書之人做了場社會實驗,邀請年輕人住進書店,與海明威做鄰居,試圖守住這抹城市微光。


改造書店,也改變人

32歲的顏鈺棚決定做一場社會實驗。

位於廈門集美區後溪鎮的港頭村,住有近一半的外來人口。這裡的道路髒亂無比,街頭充斥髒話和賭博文化,村民的文化程度也普遍偏低。很多村民的出租房裡連桌椅都沒有,他們的子女只能在嘈雜的環境中看書、寫作業。

對於自己的處境,村民們無法覺知,更不要提教育孩子。

顏鈺棚憂心忡忡。這樣簡陋而粗鄙生活環境,和他工作中接觸到的許多犯罪嫌疑人的成長環境十分類似。他是廈門中級人民法院的法警,常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有時甚至要參與執行死刑。

顏鈺棚是個文藝的人。2015年,他曾去雲南旅遊,每天泡在洱海邊一家酒店的書房,被那裡的靜怡氛圍打動。他決心眾籌為港頭村的孩子建一間同樣文藝的圖書館,手繪了圖書館的設計初稿,設計師好友知曉這個消息,主動請纓,免費為圖書館進行設計,顏鈺鵬自家院子里的車庫成為圖書館最初的搭建基地。

歷時數月,從設計到搭建、再到採購書目,顏鈺棚的「實驗基地」逐漸落成——一個24平方米的玻璃木屋和50平方米的戶外大自然閱讀空間。

從此,顏鈺棚有了第二個身份:廈門港頭公益圖書館創始人。

圖|廈門港頭公益圖書館

隨後,顏鈺棚將圖書館同院的幾間老房子整理成了民宿、茶室,供來圖書館閱讀、參觀的遊客住宿體驗——讓大家獲得完整的沉浸式體驗。圖書館免費向村裡的孩子們開放,民宿的收入則成了圖書館運營成本的來源。

圖書館的氛圍對孩子們的影響,遠不局限於書本的框架之中。孩子們不僅可以成為一個閱讀者,也有機會嘗試做一個古琴師、茶師、陶藝師——如果孩子們願意,他們甚至可以體驗做一天民宿的房東。

2016年小豬短租「城市之光」書店住宿項目上線以後,顏鈺棚的港頭圖書館是首批加入的「書房」。

最近,顏鈺棚成立了工作室,專門幫助年輕人孵化他們的夢想。他希望三至五年後,一個閉塞的村莊,可以有機會被一間圖書館改變。

在文娛設施簡陋的港頭村裡,這間圖書館像是世外桃源。館外的紅牆上,寫有一句醒目的標語:讓世界走入港頭,讓港頭走向世界。

這是顏鈺棚最初的心愿。他期盼以圖書館為圓心,將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逐漸向外輻射,一環、二環,慢慢影響到村裡的每一個人。


藏有3600本舊書的故事收集站

雙喜從小就喜歡書。除了讀書,雙喜很難能堅持做一件事情超過三年。

但今年是她運營民宿的第四年。很明顯,魔咒被打破了。

2016年初,雙喜從呆了三年的西藏電視台離職,開始全職經營民宿,取名為「早期節奏」。

「早期節奏」在扎基寺附近小區內,門前有個院子。結合小院的特色和自己的喜好,雙喜打造了一面書牆,擺放了3600本舊書。書大部分從二手書網上淘來,帶著不同人的氣息和生活軌跡。

民宿「早期節奏」

雙喜想做一個「閱讀 住宿」的新嘗試。儘管年輕人的閱讀習慣愈加趨於碎片化,仍有一部分人對書有著深深的依戀,有70%以上的房客都沖著書牆而來,他們最愛在書牆前拍照留影。

「城市之光」項目的發起人潘采夫,本人也是個作家。在他看來,能夠讓人走進書店、住進包括書店、劇場、花店在內的許多新奇場景,正是後工業時代,民宿不同於酒店最大的魅力。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似乎有不可逃避的使命。雙喜想認識不同的陌生人,因此大學時選擇學新聞,但畢業後沒做過一天的記者,誤打誤撞做起民宿後,竟也殊途同歸。她常給住客拍採訪視頻、開直播室聊天,民宿變成故事收集站般的存在。

經營民宿3年,雙喜終於不再像從前一樣焦慮和不安,她不斷地觀察、思考、探尋自己真正想做什麼。偶爾,她會在靠窗的書桌彈古琴,上方一片空白的牆,每晚都會播放藏區紀錄片。日子過得越來越像雙喜對「早期節奏」的定義:人類早期的節奏,我的理想生活。

3年過去,「早期節奏」共接待超過2300位房客,有人帶來了書,有人帶走了書。在這間有故事的民宿,他們都是故事中的人。


讀書,讓流浪的旅人放下背包

寧勇流浪了17年。

2002年,他在西安,2003年,他在蘇州,2004年,他來到雲南,在楚雄摔了車。因為暫時無法再騎車,寧勇只好停下來靜養。他打探到附近有個束河古鎮,逛了幾天後,他決定在束河長住。

這一住,就是6年。直到束河鎮越來越繁華,街上擠滿了天南海北的生意人,寧勇才搬到麗江北邊安靜的新善村。

這是一段自我流浪、尋求內心解脫的歷程。2002年,寧勇遭遇了炒股失利以及家庭與事業多重變故,再也沒辦法在成都這個到處都是傷心地的城市呆下去,開始了流浪生涯。

17年的「流浪」,並沒有給寧勇帶來任何安全感或超脫,反而讀書使他獲得了更大的滿足——足不出戶與先賢大哲、達人趣人對話、進行精神交流,這使他感到踏實。

寧勇想要建一間私人書屋。於是,在玉龍雪山腳下,有了一間明夷書坊。寧勇選書只憑自己的喜好,不管熱不熱銷;這裡的書,客人可讀、可借、可換、可送;如果客人願意坐下來讀書,可以從早坐到晚,甚至可以睡在這裡。

書讓寧勇徹底走出「流浪」狀態,並迅速安定下來,成了生活的重要依託。

圖|寧勇的書坊

書坊所在的小院里,有兩間卧室,寧勇通過小豬短租平台出租給來雪山的遊客。書坊離白沙古鎮一公里,在村子的南頭,三面都是田地。起初,10天才會有人出於好奇來訪,把書坊當作景點,拿出手機拍幾張照片就離開。

隨著時間的推移,來書店小住的人逐漸多起來,和很多事情都一樣,民宿和書店的發展都要依靠時間來培育。賺錢不是寧勇唯一的目的,他更希望通過沉浸式的住宿遇見志同道合的夥伴,更多人能夠在住宿的同時,發現原來閱讀也有這麼大的樂趣。

寧勇做了最壞的打算,他付清20年的房租,除了吃飯、買書,幾乎沒有額外花銷。他靜靜地守在書坊,生活簡單而規律,冬天劈柴,沒有養馬,很少旅行。

直到未來某一天,這裡也變得繁華。

- END -

撰文 | 周舟

編輯 | 劉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實故事計劃 的精彩文章:

深夜急診室:丈夫自殺被搶救過來時,妻子早已準備好壽衣
家醜:磨刀等待一個騷擾者

TAG:真實故事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