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走出辛棄疾造成的誤會:南朝劉宋軍力的真實變化趨勢

走出辛棄疾造成的誤會:南朝劉宋軍力的真實變化趨勢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

寄奴

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

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著名南宋詞人辛棄疾在這首著名的《永遇樂》中,主要借用了南朝劉宋的典故來懷古憂世,順便感嘆劉宋(元嘉北伐後)與南宋(金人南侵後)的某種相似境況。最後一句「憑誰問」,其實還是很無奈的,畢竟廉頗即便這樣回答了,也依然沒有機會報效趙王,「憑誰問」三個字更是在感嘆作者連像廉頗那樣被主君派人一問的機會都沒有。上闕的氣勢勃發,與下闕的敗後頹唐大相徑庭、強烈反差,在氣氛上構成了一組強烈的對比。

走出辛棄疾造成的誤會:南朝劉宋軍力的真實變化趨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著名詞人辛棄疾

相信很多朋友對於劉宋政權的基本印象,都是被這首上下闕間對比明顯的著名詞作奠定的。 一個在上闕中「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卻又出自「尋常巷陌」、名喚「寄奴」的人創建的王朝( 出身與成就的反差感進一步激發讀者的振奮感 ),卻在下闕「元嘉草草」、「倉皇北顧」,以至於「佛狸」(拓跋燾)南下、「揚州烽火」,北伐不成反被襲擾「近畿「。為了敘事抒志的需要,文學的誇張,渲染了前後的反差,似乎劉宋軍力發生了某種斷崖式的下跌,不熟悉魏晉南北朝而又無暇深究的讀者,難免會留下【劉宋軍力下降極快】的印象。

那麼,史實真的如此么?


劉宋軍力發展的「真相」

走出辛棄疾造成的誤會:南朝劉宋軍力的真實變化趨勢

劉裕一生征戰功業

劉宋軍力的基本盤是劉裕時期的北府兵,這支武裝力量幫助劉裕在十年左右的時間中(405年-417年)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見上圖),它們主要發生在 公元5世紀初。元嘉北伐主要有兩次, 一次是發生在 公元5世紀30年代初 的到彥之北伐(430-431),這場北伐起初是勝的,後來雖然失敗但也並未損傷到劉宋的元氣。一敗塗地的「元嘉草草」則發生在 公元5世紀50年代初 ,也就是辛詞下闕所述的情形。

走出辛棄疾造成的誤會:南朝劉宋軍力的真實變化趨勢

劉裕陵墓——初寧陵現存石刻

如果我們分別按照 416年、431年、451年計 ,劉裕滅秦(義熙最後一場大戰)與到彥之北伐之間相距15年,到彥之北伐與元嘉草草之間相距20年。如果從公元405年劉裕平定桓氏算起,405年到451年之間的跨度,已然接近半個世紀,也即46年。

如果我們把視線再往前推,劉裕時期北府兵的將官甚至士兵有一部分是源自謝玄時期北府兵的,也即劉裕掌握的這支北府兵,是淝水之戰東晉主力的「自然發展」。二者的關係,有點 像孫堅所部之於孫權所部,那麼劉宋軍力的起算年份可能還應該上溯到公元379年。 那麼,以北府兵為核心的劉宋軍力興衰周期,也就成了(451-379=) 72年 。

72年是什麼概念?

以三十年計一個世代的話,就是 2.5代人

經歷了2.5代人(72年)的初興(淝水之戰)、爆發(義熙征戰)、轉衰(到彥之北伐)、潰敗(元嘉草草),以北府兵為軍事基礎的劉宋軍力發展的可以說是相當規律了,用數學來表達,就是一個相當標準且曲率較緩拋物線。戰力興旺上升用了37年,戰力下降衰落,用了35年。

走出辛棄疾造成的誤會:南朝劉宋軍力的真實變化趨勢

我們不妨再比較一下其他有過強勢表現的政權。

前燕:352年滅魏、370年被滅,從盛到衰18年

前秦:370年滅燕、383年淝水,從盛到衰13年

蜀漢:208年赤壁、223年夷陵,從盛到衰15年

秦朝:前221年統一、前207年亡國,從盛到衰14年

後燕:384年建國、395年參合陂,從盛到衰11年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以上五政權從盛到衰的年數,遠遠低於劉宋的35年,它們才是真正的下降快。

走出辛棄疾造成的誤會:南朝劉宋軍力的真實變化趨勢

前秦崩潰前各地的統治時長

對比一下就更加明顯了,劉宋的表現已經算是可以了,無論是戰力上升還是戰力下降,都不算快。

而且我們要考慮這麼一個因素:影響「軍事實力」發揮的因素有很多,除過最為核心的 將領水準、士兵素質、後勤保障 外,兩軍兵力對比、兩軍兵種配置、氣候情況、內政局面都會影響「軍事實力」的發揮。 尤其是在沒有現代化的思想教育、後勤保障、組織方式輔助下,古代軍隊「軍事實力」發揮不穩定,是一件極其正常的事情。那麼,相對於古代軍隊的平均不靠譜水平,劉宋的軍力之維持,其實已經是相當靠譜的了

走出辛棄疾造成的誤會:南朝劉宋軍力的真實變化趨勢

南京六朝博物館中的南朝俑


劉宋的軍力下降的原因

雖然事實上已經把劉宋軍力下降快的理解誤區解釋得差不多了,但【下降原因】的明晰,才能更好地廓清疑惑,解釋【下降原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下降不快】的認知,那麼寒鯤就簡要談一下吧:

義熙年間的劉宋軍力,無論主君、高級官員還是北府兵素質都是一時之選【人事】,再加上劉裕在創建霸府、篡晉建宋的過程中,果斷處理中樞政治與荊州地方的不穩定因素【內政】,以及譙蜀、南燕、後秦、北魏諸國不是有機可乘、有虛可入便是顧不上、沒心思【外部】,主客觀條件都是有利因素遠多於不利因素,是東晉南朝整個兩個半世紀里(318-589)建康政權各方面條件最好的時間點,自然勝戰連連。

走出辛棄疾造成的誤會:南朝劉宋軍力的真實變化趨勢

北魏與劉宋南北對峙初期格局

元嘉年間則因為劉義符、劉義隆、劉義康之間多次發生的最高權力搖擺,嚴重消耗了高級官員團隊,也加劇了宗室成員之間的不信任。再加上富有作戰經驗的義熙兵將,在元嘉時期逐漸自然死亡(420-431-450),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的逐漸強大,主客觀條件全面轉劣,元嘉時期的戰力發揮自然就比不上義熙時期。時移而勢異,劉宋軍事實力或者說軍事表現,自然會下降。


結語

綜上可見,劉宋軍力的下降是30多年間內外政治局勢發生重大變化所致,所謂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不利因素的增多,嚴重干擾了元嘉年間劉宋軍力的表現。時間與緣由兩個維度綜合梳理出來,您還會覺得劉宋軍力下降快么?


歡迎關注頭條號——寒鯤,獲取更多國史乾貨

走出辛棄疾造成的誤會:南朝劉宋軍力的真實變化趨勢

作者簡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