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我寫的文章為什麼沒有詩意?

我寫的文章為什麼沒有詩意?

我寫的文章為什麼沒有詩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現當代著名詩人、作家牛漢,他的散文《我的第一本書》寫得富有詩意。這種詩意,不是那種輕飄的浪漫的抒情,而是來自對童年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那麼,如何才能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文章寫得有詩意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從牛漢的《我的第一本書》里尋找寫作的密碼。

密碼一:故事有真意

作者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回憶了有關「第一本書」的故事。故事裡充滿著童真,也充滿著心酸。「我的第一本書」有著不同尋常的經歷。上小學的第一個學期,「我」考了第二名。誰知,祖母說:「他們班一共才三個學生。」第三名卻是連「一隻手幾個指頭都說不上來」的二黃毛。這段情節真讓人忍俊不禁。

這引起了父親對我成績的懷疑,於是父親要考考「我」。可「我」卻拿來了一本攔腰截斷的沒有封面、沒有頭尾的半本書。當父親問明原因,知道另外半本書送給喬元貞後,深深嘆著氣,說:「元貞比你有出息。」父親讓「我」繼續背書。「我一口氣背完了。」其實,作者只是因為把自己的名字少寫了一橫,才考的第二名。後來,父親為兩個孩子「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作者說:「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於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那個時代,孩子們讀書的艱難讓人感到心酸。

文章結尾,作者還交代了與「書」有關的幾個人的命運。二黃毛打仗不怕死,受到鄉里幾代人尊敬。喬元貞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村子叫賣紙煙、花生等小東西。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因為沒有機會上學,一生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能有多大「出息」?作者用這個真實的故事對那個時代的苦難進行著心酸的敘述。

我寫的文章為什麼沒有詩意?

密碼二:感情有深意

這篇文章深深打動我們的不僅僅是有關「第一本書」的故事,而是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那濃濃的真摯情意。

父親很關心「我」的學習,在得知那半本書的經歷後,對兒子同學家的貧困十分同情。「晚上,我看見父親在昏黃的麻油燈下裁了好多白紙。第二天早晨,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兩本裝訂成冊的課本遞給我。父親的手真巧,居然把兩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還用牛皮紙包了皮,寫上名字。元貞不再上學了,但我還是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他。」作者對父親著墨不多,但父親溫和善良,理解尊重孩子,樂於助人的品質卻躍然紙上。

因為喬元貞家太窮,買不起書,「我」便把自己唯一的一本書裁成兩半,一人半本。父親也理解兩個孩子之間純真的友情。而且,父親與喬元貞的父親也「自小是好朋友」。雖然那時家家都很貧窮,但這些真摯淳厚的友情卻彌足珍貴,溫暖人心,感動讀者。

我寫的文章為什麼沒有詩意?

密碼三:語言有暖意

這篇文章語言富有詩的意味,淺顯易懂又耐人尋味。無論是景物描寫、人物描寫都簡單凝練,飽含深情。

在父親詢問「我」的學業時,有這麼一句景物描寫:「新打的小麥經陽光曬透發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夢。」通過味覺與感覺的描寫,我們彷彿聞到了成熟的小麥的香味,感受到了溫暖的陽光的愜意。

父親看到「我」的半本書時,作者這麼描繪他的神態與動作:「他愁苦地望著我淚水盈眶的眼睛」「父親深深嘆著氣」。作者對父親簡單卻生動細膩的刻畫,表現了他對孩子的溫厚與憂愁。

作者在文中這樣評價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這句話是作者對自己童年的獨特體驗。但是,無論生活多麼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氣。生命最初的快樂,來自人間的溫暖與友情。

所謂詩意,就是指詩的意境。一篇文章,只有故事真、感情深、語言美,才能散發出詩的美麗意境來。文章的詩意,與生活的詩意是密不可分的。中學生寫作,一定要有真情實感,再修鍊好自己良好的文化底蘊,必能寫出富有詩意的好文章來。

原創稿件,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