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本屆論壇將是個階段性節點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本屆論壇將是個階段性節點

最近幾天,近40位外國首腦、上百個國家的數千名代表正從世界各地趕往中國。4月25至27日,他們將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會場里,共話合作與共贏。「他們已經通過自己的行動,給『一帶一路』倡議投了信任票。」王毅外長日前指出。

不知不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近6年。從無到有,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一帶一路」在全球收穫的熱烈反響,超過很多人的預期。有評論稱,伴隨著建設項目的拔地而起、「朋友圈」的不斷擴容,世界不斷走近中國,中國也正一步一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專家指出,走過近6年的歷程,本屆論壇可以說是「一帶一路」的階段性節點:發起倡議時期已經過去,務實建設時期已經到來。「現在最重要的是做,而不再是說。」

看點

「很多國家的領導人都想來,但考慮到外事接待以及領導人圓桌峰會的議程安排等因素,我們最終將參會的首腦人數確定在40位。」一名外交部高級官員表示。

顯而易見,這個數字比上屆多出不少。2017年5月首屆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包括29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內的逾1500名代表參會。今年來訪的元首和首腦共37位,外加聯合國秘書長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來自150多個國家、90多個國際組織的外賓總數近5000人,同樣超過首屆。

「規格更高,規模更大,架構更豐富,這是本屆峰會的首要看點。」上海社會科學院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胡鍵指出。根據官方發布,本屆論壇的日程從上屆的兩天增至三天,分論壇數量擴大到12場,比上屆增加一倍,新設立的主題包括廉潔、數字、綠色等。論壇還將首次舉辦企業家大會,為工商界對接合作搭建平台。

有觀點認為,「數字絲綢之路」分論壇和企業家大會將成為論壇首日的兩個亮點。原因在於,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企業的主導作用,可能會是未來「一帶一路」建設的突破點。

「看點當然很多,正如習主席所打的比方,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最大的看點就是實現『一帶一路』高質量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教授指出,之所以提出這個要求,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國內的發展建設已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轉變,「一帶一路」自然也應走上這條路。第二,隨著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參與,合作標準也會水漲船高,就像當年英國加入亞投行一樣。如今,「一帶一路」不僅僅是橫貫歐亞大陸的古絲綢之路的復興,不僅是雙邊合作的疊加,同時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合作新平台。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教授看來,「一帶一路」建設已從倡議階段走向實質性建設階段,除上述看點外,本屆論壇還有三大看點值得關注。其一,如何回應各種質疑,如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債務陷阱」等。

其二,如何推進多邊化、機制化和規範化。「在這之中,第三方合作會成為一個亮點。美歐等西方國家都在籌建基建項目基金,興建基礎設施完全可能成為未來大國合作的新抓手。中日已簽訂第三方市場合作協議,中英成立首期10億美元雙邊投資基金……『一帶一路』的合作越是多邊,越是安全。」

其三,如何平衡「軟」和「硬」。以前更多是基礎設施等硬項目,今後將引入更多軟項目,如加強人文交流等。軟項目所能產生的社會影響並不遜色、甚至會超過此前大幅推進的硬項目。

機遇

如果說5年前,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仍在觀望猶疑,那麼今天,它顯然已成為一個廣為接受的合作「圈子」。伴隨著各國態度的轉變,「一帶一路」在全球版圖上留下怎樣的發展印跡?

「短短6年,從理念到行動,從願景到現實,『一帶一路』成績斐然,『驚喜』不斷。」專家如是說。

首先,從全局看,主體框架已經成形:「五通」引領,「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以亞歐大陸為主,同時輻射全球。外媒注意到,許多對改善基礎建設期待已久的國家,都在「一帶一路」的快車上實現了心愿:東非有了首條高速公路、馬爾地夫有了首座跨海大橋,白俄羅斯終於擁有了自己的轎車製造業,東南亞的高鐵建設工地人頭攢動,歐亞大陸上的中歐班列呼嘯而過……

就連《紐約時報》都感慨,哈薩克努爾肯特距離最近的海洋也有1600多英里,但「一帶一路」讓這裡成為「全球貿易的新前沿」。《大西洋月刊》評論稱,巴基斯坦瓜達爾正因「一帶一路」建設告別昔日偏遠漁港的角色,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城市建設景象。

5年前如果有人問,「一帶一路」是什麼?可能沒人能回答;如今,這些眼見為實的項目已成為最直截了當的答案。「事實說明,『一帶一路』決不是什麼『債務陷阱』,而是惠民『餡餅』;決不是什麼『地緣政治工具』,而是共同發展的機遇。」王毅外長上月指出。

其次,從成員看,參與國遍布全球,多邊網路逐漸清晰。目前,已有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既有發展中國家,也有發達國家;既有政府間的戰略對接(如歐盟「容克計劃」、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哈薩克「光明之路」等),也有發達國家企業、機構參與的第三方合作。

「『一帶一路』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合作平台,也是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王毅外長指出。「雙邊為基礎,多邊為呼應,聯合國、世行、亞投行等多邊機構也參與其中,『一帶一路』的公信力和專業性逐步提升。」黃仁偉說。

再者,從內容看,「『一帶一路』引領世界合作的方向。」王義桅指出,世界發展需要新的動力、新的方向。動力在於互聯互通,而不是保護主義;方向就是聚焦實體,讓世界經濟脫「虛」向「實」,讓幾十萬億美元的熱錢投到存在幾十億美元資金缺口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干「正經事」,造福廣大民眾。

最後,從效率看,「首屆峰會達成76大項、279項具體成果,落實率達到100%,」中國外交部高級官員如是介紹,各國貿易投資達6萬億美元,直接投資約800億美元。

「世界銀行和IMF發布的報告積極評價『一帶一路』給世界經濟帶來的變化。」黃仁偉指出,其一,節省全世界貿易時間和成本、縮短物流周期,並為世界經濟貢獻1%至2%的增長。其二,減少世界貧困人口,減少貧富差距。其三,活躍國際投資,減緩熱錢盲目流動。

王義桅認為,「一帶一路」帶給世界的最大改變是,用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理念,讓零散的國家、各區域的一體化聯動起來,有利於解決世界發展的「碎片化」問題。

「滾雪球效應」

隨著第二屆高峰論壇的臨近,歐洲國家動作頻頻,引起輿論高度關註:先有義大利成為首個簽署「一帶一路」倡議諒解備忘錄的G7國家,後有盧森堡與中國簽署協議;瑞士即將成為下一個與中國簽約的西方發達國家;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政府都派出高級代表參加本次論壇。它們為何能頂住「壓力」,不約而同地「用腳投票」?

專家認為,原因不外乎兩點,其一利益交融,其二潛力誘人。

「歐洲已有23個國家參與了『一帶一路』合作。」王義桅指出,英國早幾年就簽署了投資備忘錄,法國是歐洲第一個簽署第三方合作協議的國家。這表明他們看到了「一帶一路」的潛力,也對中國經濟前景以及「一帶一路」的合作模式充滿信心。

「一方面,『一帶一路』開放包容的理念代表了世界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它改善了歐洲互聯互通的狀況,豐富了歐洲的物流體系,讓歐洲內陸城市實現與外界的聯通。過去,他們只能依賴跨大西洋關係,如今,他們也能在歐亞大陸實現陸海聯通,三海聯動(黑海、地中海、波羅的海)。而且,聯通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每年1.4萬列的中歐班列,還有新興的電子商務和服務貿易等。」

「歐洲對加入『一帶一路』仍存在溫差,」黃仁偉指出,熱的一面,中東歐國家比較積極,它們缺少資金、基礎設施又相對薄弱,16個中東歐國家再加上希臘已成為歐洲境內與中國配合最為緊密的部分。冷的一面,老歐洲內部出現意見分歧:有響應也有懷疑。以義大利為代表,一些國家看重「一帶一路」的機遇和市場,積極簽署備忘錄;如此一來,其他老歐洲國家慢慢開始態度鬆動,擔心落在後面可能會錯失良機。

有評論直言,歐洲方面的小心翼翼不是因為經濟,而是因為政治。美國既無心(也無力)幫助歐洲國家走出經濟普遍衰退的困境,但又不想他們加入「一帶一路」,因為美國擔心自己「理所應當」的霸氣將付諸東流。

「放棄意識形態,走共贏發展之路,對陷入困境的歐盟和歐盟國家來說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胡鍵指出。

專家普遍認為,義大利的參與將在歐盟內部產生「滾雪球效應」。「看清『一帶一路』是一個積極正面的公共產品,歐洲轉變態度是大勢所趨,但積極程度和轉變速度肯定有快有慢,這點不必強求。」黃仁偉說。

值得一提的是,王義桅指出,「歐洲國家加入的同時,會把他們的標準帶進來。我們對此持歡迎態度,就像當年的亞投行一樣。」

「工筆畫」

據消息人士透露,在義大利準備跟中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前幾天,美國駐義大利的使團多次火急火燎地求見義大利高層,試圖進行「最後一搏」。與此同時,西方輿論也用抹黑和質疑「敲邊鼓」。

「這種現象很正常。」專家指出,新的合作平台形成,難免會打破現有的全球治理格局、全球利益架構和全球權力分配。其他國家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質疑、誤解,甚至反感。這是「一帶一路」建設遇到的重重挑戰之一,「我們需要用事實加以駁斥」。

除此之外,其餘一些「雷區」同樣不容忽視。比如一些國家的長期投資項目存在債務和違約風險,西方國家可能拿來說事。又如一些國家內部政局不穩,可能存在安全風險。再如一些國家治理能力不足,廉潔和稅收方面的制度和法制不健全等。一些中國企業還需更好地修鍊內功。

不過,專家認為,不畏浮雲遮望眼。在完成總體布局、揮就「大寫意」的基礎上,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推動「一帶一路」向高質量轉變、畫好「工筆畫」,這也是「一帶一路」未來發展方向。

「如何實現高質量,需要在四方面下功夫。」胡鍵指出,第一,加強理論研究,為「一帶一路」的實踐提供理論支撐。第二,打造國內區域發展的成功案例,給外部做示範。第三,做大做厚做實「第二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加快與中亞地區的共同市場建設。第四,擯棄重數量、輕質量的盲目行動,使項目真正成為兩國經濟關係乃至戰略關係促進劑。

王義桅認為,向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解決好「軟聯通」問題:會計準則、稅收、法律、仲裁、金融服務等領域的標準對接都是可以開拓的方向。其次要解決好「信任」問題:不是不信任中國,而是可能不信任第三方。比如非洲曾是法國的殖民地,中國想在那裡與法國進行第三方合作,就要想辦法說服非洲朋友,克服畏懼和抗拒心理。

「品牌」

有評論稱,最近幾年,中國和美國帶給世界截然不同的體驗:中國帶來的是港口、機場、碼頭、鐵路、公路;美國帶來的是封閉、爭執、對抗、更多的制裁和關稅大棒……

「當美國吹起『反全球化』的逆風,不願進行多邊合作,不願提供公共產品之際,中國向世界提供合作發展的倡議,受到各國積極響應。這是中國軟實力上升的重要體現,」黃仁偉說,也是它帶給中國的某種改變。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得到提高,對外開放格局不斷完善。」胡鍵指出。一方面,它促進中國內部向更加平衡發展的方向邁進,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東西、城鄉二元結構。另一方面,它增進中國與沿線各國的了解度。

「中國雖有200多個建交國,但對它們具體的社會政治狀況並不熟悉。『一帶一路』讓中國與其他國家民間和企業層面的交流和結合變得緊密,這也是宏觀戰略推動下的微觀軟實力。」黃仁偉說。

隨著推進合作,需要培養大量專業人才,創設和對接更多專業規則,這會對現有的國際規則和框架施加影響、提供有益的補充。

「一帶一路」相當於一個品牌,王義桅指出,它源於中國,但它的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它首先主張各國命運自主,實現自己的工業化;同時又強調各國命運與共,通過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分享成果;最後,它的目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平等參與國際分工和全球治理。」

「無論是沿線國家還是國際組織,只要願意參與,我們就歡迎。」黃仁偉說,「如果說我們是『一帶一路』的火車頭、發動機,那麼我們希望,後面的車廂越多越好。」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孟浩然《春曉》冠絕千古,但1200年我們都理解錯了,原因是讀錯了一個字的發音
為何大火難以撲滅?重修後能復原嗎?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