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竟還有個「英國」,存世300多年後,被楚國所滅

中國歷史上竟還有個「英國」,存世300多年後,被楚國所滅

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原本小編對這句話還沒多大的體會,但最近翻開我國春秋戰國的歷史,才明白了這句話的真正內涵。眾所周知,在我國戰國七雄中,有一個弱小的國家叫作「韓」。因為太過弱小,又是最先被秦國吞併的,所以後世很多建國者都不願使用這個國號,結果卻被我國的鄰居給撿去了。而在春秋時期,我國居然還有個「英國」,國家體制與如今西方的英國還挺像,真是無巧不成書。

據史料記載,英國的始祖為上古時代的皋陶(gāo yáo)。皋陶是一位賢臣,在堯帝統治時期被任命為掌管刑法的「士」,幫助堯帝和舜帝制定了刑法和教育,因此被史學家和司法界認定為中國司法的鼻祖。因為皋陶為人正直,又善於教化管束百姓,所以被尊為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

舜帝繼位後,江淮諸國對舜的不滿與日俱增。皋陶便多次巡視江淮,宣揚舜帝的功績,並幫助他們治理水患。後來江淮百姓安居樂業,諸國首領也開始全力擁護舜帝。舜帝感念皋陶功德,將他選為了自己的接班人,打算在晚年時禪位於他。結果皋陶還沒等舜帝禪位便病故,享年106歲。

武王姬發伐紂滅商後建立周朝,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性。除了分封功臣親屬外,對於上古賢臣的後人也進行了分封,而皋陶的後人就被封在「英」(今安徽金寨、霍山等地)。雖然英國的國土面積不大,但皋陶的後人卻謹遵先祖的教訓,秉持依法治國的傳統。所以在西周時期,英國的百姓還是安居樂業的。後來進入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漸漸對周王生出了不臣之心。英國國小式微,只好淪為了楚國的附庸。楚成王熊惲二十六年,楚國滅掉英國,存在了近300年的英國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古代版「袁隆平」,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養活我國上億人
佛祖是如來,道祖是老君,那妖祖是誰?很多人都忘了她的存在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