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蒙恬北伐的秦軍到底三十萬還是十萬?他們確實是精銳中的精銳

蒙恬北伐的秦軍到底三十萬還是十萬?他們確實是精銳中的精銳

戰國時期,北方的匈奴就已經對中原開始襲擾,但當時中原各國都有過對匈奴進行反擊作戰。其中趙國名將李牧就多次領軍重創了匈奴,但是並沒有傷及匈奴的根本,匈奴經過近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又再次強大起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個時候對付匈奴的中原軍隊變成了秦軍,匈奴當時已經成為威脅大秦帝國關中地區與都城咸陽的心腹大患。因此秦始皇任命秦國大將蒙恬組建北伐軍,開始了北擊匈奴的戰爭。

有關這場戰爭的史料記載並不很詳細,有說蒙恬麾下是三十萬秦軍,也有史料記載是十萬精銳。現在人們不禁有個疑問:蒙恬北伐匈奴到底帶了多少秦國軍隊?到底三十萬還是十萬?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蒙恬在完善了北方邊境的防線之後,才領兵北伐匈奴,而真正出擊的軍隊應該是十萬精銳,而並不是三十萬軍隊。要知道當時雖然蒙恬已經修繕了長城,但是秦軍此時以步兵為主力,而匈奴以騎兵為主的軍隊機動性要比秦軍強。

以匈奴人當時強大的機動能力,他們仍然可以在蒙恬北伐的時候,去刻意避開蒙恬的出擊主力,在秦帝國邊境的薄弱地區集中自己的主力去實行突破。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一旦匈奴實行突破,對在前方的蒙恬主力和長城沿線的秦軍當然都是不小的威脅。因此,為了防止這一危險的出現,秦軍需要布置相當多的兵力放在長城沿線,以防範匈奴人的偷襲突破。

秦軍依仗著嚴密的軍事組織,精良的遠程武器,堅固的鎧甲,一路北進,秦軍的背後,必須是一條十分穩固的防線,在這條防線與秦軍主力之間,是一條較短的補給線。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無論匈奴人進攻秦軍主力還是進攻其背後的長城沿線,都會被碰得頭破血流。而負責出擊的秦軍戰略目標有限,出擊距離都比較短,秦軍補給線可以得到後方長城沿線部隊與秦軍主力的有力掩護。這樣的情況下,秦軍可謂無懈可擊,匈奴人被逐出了河南地。

到了第二年,由於秦軍的戰線前移,蒙恬背後有部分長城防線已經失去駐守的意義,這部分兵力可以調集來駐守黃河沿線。蒙恬不想給匈奴喘息的機會,他決定先下手為強。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第二年春季,蒙恬率領主力部隊渡過黃河,發動了第二階段戰役,激烈的戰鬥在寧夏和內蒙古地區的黃河上游展開。秦軍雖然是步兵,但是一開戰秦軍就佔有絕對優勢,而且他們使用的武器,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

這種武器就是弩,發射起來密集如雨,而匈奴不但沒有這種武器,估計連什麼是弩都沒聽說過。當裝載著這種先進武器的重裝戰車像坦克一樣沖入敵陣,再強大的血肉之軀也難以抵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據說5000名弩手可在一分鐘之內發射50000支箭,在這樣的箭雨面前,匈奴騎兵再厲害也是血肉之軀,第一輪攻擊尚未結束,匈奴損失就高達三成。匈奴人的騎術雖然高超,但與養馬起家的秦人相比,並無多大優勢,匈奴人開始紛紛落荒而逃。

經此一戰,匈奴遭到沉重打擊,被迫退出陰山和賀蘭山高地,北撤七百餘里,再也不敢到陰山以南放牧,此後幾十年都不敢南下犯秦。哪怕後來中原再次大亂,匈奴也不敢深入漢境進行襲擾。

軍事雜談驛站

蒙恬的這種積極防禦,以有限的目標逐步推進的戰術,可以說非常適合以步兵為主的秦軍,因此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蒙恬出擊匈奴雖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蒙恬的十萬鐵血秦軍能將匈奴打的節節敗退,將匈奴驅逐出七百餘里,這和當時秦軍戰鬥力,蒙恬的指揮,秦始皇的決心都密不可分。蒙恬麾下北伐出擊匈奴的十萬大軍,真可以說是秦軍中精銳的精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楓影雜談 的精彩文章:

太平洋戰場和日軍交手後,美軍:中國戰場確實太不容易了!
1500名德軍外國志願者,為了保衛柏林幾乎全部戰死,僅僅是愚忠?

TAG:江南楓影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