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杜甫很有禪意的一首詩,最後四個字包含一個成語,千古流傳

杜甫很有禪意的一首詩,最後四個字包含一個成語,千古流傳

杜甫是深受讀者喜愛的唐代大詩人,他7歲能寫詩,而且胸懷壯志,希望將來可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20歲時開始漫遊吳越,24歲那年參加了科考,也第一次嘗到了落第的滋味。可是他似乎滿不在乎,又背上行囊,繼續到處飄蕩。

這一天便來到了洛陽境界,杜甫在路邊攤吃了一碗麵條,然後向店小二打聽此地有什麼好去處?小二打量了眼前這位公子哥,衣冠整齊、舉止文雅,立刻心生一份敬意,於是如此這般一陣訴說,杜甫這才來到了這座著名的龍門寺。

游龍門奉先寺

唐代:杜甫

已從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

天闕象緯逼,雲卧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這首詩是杜甫在洛陽時所作,詩人時年25歲,夜宿於洛陽龍門奉先寺,有感而發,從而寫下這首詩。龍門奉先寺,俗稱龍門山,自六朝以來就是佛教勝地,寺院眾多,佛事興盛。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一座石窟,寺中有盧舍那大佛像及石刻群,雄偉壯觀,為龍門石窟之首。

杜甫一路邊走邊看,不知不覺就來到龍門寺。要說那時沒有導航,詩人是如何知曉那個去處。現代人怕開口問路,而古人都很熱心,路在腳下,也在嘴上;再說沿路進香拜佛的人很多,詩人跟著那些善男信女就找到了。不僅如此,那裡的僧人也十分好客,「已從招提游,更宿招提境」,詩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賞,晚上就在寺中借宿。

年輕時的杜甫非常健談,與那些僧人接觸時間不長,就混得很熟,不僅了解了這裡的風物景觀,而且也學到了很多佛教知識。如「招提」就是梵語,表示四方的意思。等到僧人離開後,杜甫便獨自在寺院里到處閑逛。

中間兩聯描寫杜甫夜宿龍門寺的見聞,雖然是傍晚時分,明月高懸,但山林里枝繁葉茂,丘壑眾多,顯得光線很暗。詩人俯瞰幽暗的山谷中,生出陣陣冷風;月光下的林木,被風吹的疏影搖動。詩人用了「虛籟、清影」兩個詞,形象地渲染了周圍幽靜的氛圍,同時一個「善」字又動靜結合,描寫了清影的動態變化。

杜甫再仰望蒼穹,夜空明澈,滿天星辰,撲面而來。作者用詞縝密,一個「逼」字,生動地刻畫出星辰逼近的壓迫感。年輕人愛美,衣服單薄,夜間山林里寒氣侵肌,在這樣一個虛白高寒的環境里,杜甫不僅忘記了落第的不快,而且也將各種俗世的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最後兩句含蓄而富有深意。詩人玩了大半夜,夜間一頓酣睡,正在美夢中時,突然聽到清晨的鐘聲,內心為之一驚,瞬間得到深刻的啟迪,好像禪家頓悟。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沉影之心,詩人此時雖無向禪之意,但寺院的鐘聲洪亮,讓年輕人心生敬仰,也領略了一些禪意。

杜甫的這首詩很有禪意,最後四個字包含一個成語,千古流傳。「令人發深省」是成語發人深省的出處。詩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後,又得到寺院的禪意啟迪,不僅極其新鮮生動、記憶深刻,更是令這位深受儒家正統教育的書生開闊了眼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暮春時節,秦觀偶題一首詩,詩人的樂觀和豁達都躍然紙上
劉長卿弔古傷今,這首詩意境深遠,蒼涼深邃,引人深思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