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期間,日本騎兵聯隊的「東洋馬」是怎麼來的?

二戰期間,日本騎兵聯隊的「東洋馬」是怎麼來的?

十四年抗戰期間,日軍組建了多支由「東洋馬」組成的騎兵聯隊。在侵華戰爭中,日軍騎兵正是騎著這些高頭大馬在中國肆虐。但是,在日本島國上,本應該沒有這樣的好馬。回顧日本本土特有的馬匹會發現,日本本土馬匹都是宮佔馬等矮馬。那麼,他們又去哪裡組建的這支東洋馬騎兵部隊呢?

日本本土宮佔馬

其實這些馬都是改良以後的品種,因為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實行了馬政。在明治初期的時候,本土的那些低矮那種,在軍隊中根本不能充當起運輸和打仗的工具,所以政府當時就非常注重馬政的發展。因此當時馬政的第一要務,就是改良本土的這些馬種。而這些參與改良的馬種,自然要從國外引進,而這些優良馬種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而這,就要追溯到日本近代的明治維新前後了。1867年,當時的德川幕府挽救了法國的養蠶業,法國的統治者為了向日本表示感謝,便給日本贈送了世界上最好的騎乘馬——阿拉伯馬,只是當時的日本統治者並不識貨,就將這些贈送的26匹阿拉伯馬,賞賜給了當時的家臣。而在實行馬政以後,才將這些優良的阿拉伯馬召回,成為了改良馬種所用的種馬。

改良後馬種

只是在改良馬種將近10年的時間裡面,因為近親繁殖的原因,第一次的馬政改革,所培育出來的優良馬種並不是很多,大多馬匹的身高還是在135~138cm之間。日本總結了這10年改良效果失敗的原因,又建立了第一家馬匹育種機構,這家機構就是1877年成立的三天育種場,日本政府花了30年的時間,準備了馬種的改良計劃,他們引進了來自於全球的優良馬種,同時又學習修先進的技術,本土馬種才得以改良。

二戰期間日軍騎兵資料

等到了甲午戰爭時期,這些能夠參戰的日本軍馬,平均身高已經達到了142cm,奔跑的平均速度更是達到了10km/h,遠勝於幾十年前的本土馬種。雖然與歐洲國家的馬種相比,還有將近20cm的差距,但是已經完全超過了我國所擁有的馬種高度。等到了1906年的時候,第1期馬種改良計劃全面結束。日本又重新設立了一家馬政局,啟動了第2期馬種改良計劃。

日軍東洋馬

第2期的改良計劃同樣長達30年,日本政府每年都會從歐洲各國引進優質數量的種馬,有專門的研究人員會根據這些優良種馬的特點,對不同的馬種進行配對。這樣所產生的混血馬後代,有的適合跟隨陸軍作戰,有的適合跟隨步兵炮兵作戰,在戰爭中作用更大。

到了1939年,這些馬匹的平均身高已經達到了160cm,這就是為什麼在侵華日軍的戰爭中,他們所組建的鐵騎軍,遠比日軍身材更要高大的原因所在。

後來,這些甚至比日本人還要高大的馬匹,在國內就被人們稱之為「東洋馬」。了解完了東洋馬的發展史,其實這是一段值得讓國人反思的歷史。日本人在繁育優良馬種上都能夠如此有耐心,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段歷史時刻提醒著國人,唯有耐心鑽研,自主學習,才能在未來的時候不落在人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鳶飛九天 的精彩文章:

希特勒如果沒有發動對英國和蘇聯的進攻,能否坐穩歐洲大陸?
北洋政府時期,一共誕生了多少位國家元首?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