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胡蘿蔔、大蒜、黃瓜……這些常見的食材其實都不是「國貨」喲

胡蘿蔔、大蒜、黃瓜……這些常見的食材其實都不是「國貨」喲

上一回我們說到小Lily四處尋覓,終於在眾多的石窟中找到了畫著張騫故事的壁畫。

那麼這幅在323號洞穴北面牆壁上的壁畫,到底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呢?

戳視頻

一起來看看這幅壁畫到底畫了些什麼吧!

Here is the wall painting talking about Zhang Qian』s story. You can see there is a man, nearly in the front of Emperor Wu and his name is Zhang Qian. Zhang Qian was an envoy whose explorations westward over 2,000 years ago l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Silk Road. So you can see here in the distance, and they went further and further, so people got smaller and smaller. The Silk Road actually is a really long road and connected China and Middle Asia, even the Rome.

這張壁畫講述了張騫的故事。在漢武帝面前的就是張騫。張騫是2000多年前出使西域的使者,是他開拓了絲綢之路。在這幅壁畫上,我們可以看到:沿著這條路,張騫他們一群人越走越遠,身影也越來越小。絲綢之路連接著中國與中亞,終點是羅馬。

古時候,人們靠駱駝穿越茫茫沙漠;

現在,人們可以選擇

飛機、火車 、汽車、輪船

甚至上網交流。

世界變得越來越小,

人們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參觀完莫高窟之後,奔波了一天的Lily餓了,於是Erik帶著她一起來到敦煌市區,感受了一番最具當地特色的食物。

黃面、蒜泥黃瓜、涼拌西紅柿……這些看起來有特點卻又接地氣的食物,原來竟不都是來自中國的:

Carrots originally came from the Middle East. Garlic came from Central Asia. And cucumbers came from South Asia. And they first came to China along the ancient Silk Road.

胡蘿蔔最初是從中東傳入的,大蒜來自中亞,黃瓜來自南亞。他們最初是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

絲綢之路讓沿線的人們吃上了更多樣的食物。

而現在,通過「一帶一路」傳到更多地方的可不僅僅是食物。

通過「一帶一路」的溝通交流,世界變得更小,聯繫更加緊密,各個地區的人民都可以從中受益。

吃飯的時候還有個小插曲,幾個可愛的當地孩子們找Lily合了影,還給她留下了一份小禮物。我們的Lily又有機會秀了一把她的「北京話」。

晚飯過後,Erik帶Lily去了夜市,這裡有著各種各樣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品,Lily玩得不亦樂乎。在這裡,他們又看到了絲綢之路上一個最主要的「寶藏」——那就是絲綢。

編導/剪輯 葛天琳

腳本Erik Nilsson葛天琳

出鏡Erik Nilsson Lily Nilsson

攝像 苑慶攀 王韋翰

製片 王韋翰外聯製片 馬靜娜

文案 張菲菲編輯 左卓

翻譯 陳冬書(實習)字幕 張慧娟(實習)

製片人 張霄

統籌 張若瓊

監製 柯榮誼

出品人 王浩

合作部門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

鳴謝

中共敦煌市委宣傳部

敦煌市人民政府

敦煌研究院

中國日報新媒體中心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海軍152艦艇編隊完成護航和環球訪問任務
悲痛!葡萄牙境內滿載德國遊客大巴發生事故 造成29人死亡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