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放軍佔領南京,為何衝進總統府的是一個「不起眼」的起義部隊?

解放軍佔領南京,為何衝進總統府的是一個「不起眼」的起義部隊?

文|周明

解放軍佔領南京,為何衝進總統府的是一個「不起眼」的起義部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這無疑是解放軍渡江戰役勝利的一大標誌,解放軍官兵衝進南京國民黨總統府,扯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升起紅旗,更是蔣家王朝在大陸統治土崩瓦解的象徵。自古以來,直搗黃龍是每個軍人夢寐以求的榮譽。一個政權佔領敵對政權的首腦機關,更是勝利最生動的象徵。

提到解放軍佔領南京,蘇聯攝影隊在解放軍大力配合下拍攝的紀錄影片《中國人民的勝利》中那一幕場景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群解放軍戰士推開總統府厚重的大鐵門,沿著總統府最著名的中軸線長廊向後院衝去,這個在紀錄片歷史上都堪稱經典的長鏡頭,伴隨著解放軍戰士衝鋒的腳步,一氣呵成,極具震撼。但是,這個鏡頭是在南京解放之後補拍的,參與拍攝的部隊已經不是最早衝進總統府的部隊,影片中也未說明佔領總統府的部隊番號。

到底是哪支部隊最早進入總統府?為什麼長期以來,佔領南京的是哪支解放軍部隊都少有提及?為什麼如此榮耀的戰功卻鮮為人知?因為,這支部隊在解放軍的歷史上存在時間很短,只有短短一年便被裁撤,更重要的是這支部隊並不是苗正根紅的老紅軍或是老八路部隊,前身是國民黨起義部隊,所以如此高光的戰績自然也就少有人提及了。

這支部隊就是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第35軍。

解放軍佔領南京,為何衝進總統府的是一個「不起眼」的起義部隊?

1949 年南京解放後,解放軍某部官兵正在國民黨政權的總統府院內留影

35軍的前身是1948年9月在濟南戰役中起義的原國民黨軍整編第96軍吳化文部隊。濟南戰役,吳化文戰場起義,幫助解放軍拿下重鎮濟南。所部隨即改編為解放軍第35軍,下轄第103師、104師、105師,直屬華東野戰軍。

正是由於35軍剛剛起義,不能馬上投入戰場。所以,在1948年底的淮海戰役中並沒有參戰,一直是在後方整訓。渡江戰役原本也是作為二線部隊,繼續進行兩支部隊合編之後的磨合和整訓,三野也並沒有賦予35軍渡江作戰的任務。

渡江戰役前夕,原屬三野7兵團的35軍配屬給了8兵團。第8兵團的任務是配合主攻方向渡江作戰,以積極動作鉗制鎮江、揚州中段之敵。直到4月21日,35軍的任務仍然是佔領江浦、浦鎮、浦口三地,後續任務視戰況發展再定。因無渡江任務,所以35軍連船隻都沒有準備。

此時,解放戰爭大局已定,往後還有多少仗打已很難講了。作為歷史比較複雜的起義部隊,大家是想多立功的,何況這次又是整編之後的35軍第一次行動,所以全軍上下士氣高昂,很想證明自己。因此,35軍行動極為迅速,於21日當天就佔領了江浦、浦鎮、浦口三地。

至22日晨,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中、東、西三個集團百萬大軍勝利渡江,國民黨軍長江防線全線崩潰。中午,國民黨軍就在解放軍沒有切斷滬杭路之前,放棄南京向浙贛路、杭州、上海方向實施總撤退。

當晚,南京的國民黨守軍就已經全部逃走。但是原定接管南京至蕪湖的二野第4兵團此時還在江西湖口至安徽皖江地段,最快也要兩三天才能趕到南京。南京由於守軍逃走已經成為真空狀態,兩三天的空當會讓城市陷入混亂,所以必須儘快接管南京。而此時距離南京最近的部隊就是和南京僅一江之隔的——35軍!

解放軍佔領南京,為何衝進總統府的是一個「不起眼」的起義部隊?

1949 年 4 月,解放軍三野部隊從南京挹江門入城,受到群眾熱烈歡迎

因此,渡江戰役總前委立即決定取消第4兵團接管南京的任務,由35軍迅速渡江佔領南京。就這樣,原來只是擔負牽制策應任務的偏師就成了佔領南京的主攻部隊,解放南京如此彪炳史冊的光榮使命,也就戲劇性地落在了35軍頭上。正如35軍政委何克希後來回憶所說:「能夠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圓滿地解放國民黨首都南京,這是我們軍的最大光榮!」

23日上午,35軍接到粟裕、張震的電令:「如南京之敵逃竄,則35軍應立即渡江佔領南京,維持秩序,保護敵人遺棄之一切公私財產,該軍應特別注意遵守紀律,嚴肅城市紀律。」下午,35軍在浦口火車站召開作戰會議,制定了「迅速渡江、佔領南京」的作戰方案。全軍立即行動起來,沿江搜集船隻。103師偵察連找到一隻小船,班長魏繼善帶4名偵察員劃著這隻小船渡過江去,發現下關已經沒有守軍蹤影。隨後在下關發電廠找到一隻小火輪,35軍這才開始渡江,後來又找到了火車輪渡,35軍渡江的速度更快了。僅僅一個晚上,35軍全部渡過長江,開始向南京進發。

24日凌晨3時,35軍104師312團3營率先衝進總統府,第一時間把旗杆上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扯了下來,升起了解放軍的紅旗。不過,這一歷史時刻,卻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紀錄影片《中國人民的勝利》中那一幕場景。當時的35軍手裡哪有攝影團隊。他們正在繼續戰鬥。幾乎同時,312團2營佔領了總統府附近的其他國民黨軍政機關。需要說明的是,312團的前身是魯中南縱隊第46師138團,並不是吳化文的起義部隊,攻佔總統府這個無上光榮最終還是被真正解放軍的老部隊贏得了。

24日上午,35軍後續部隊相繼進入南京城區。中共南京地下黨市委書記陳修良、副書記劉峰、委員王明遠、朱啟鑾等得到解放軍進城的消息,立即趕往35軍軍部,和35軍領導勝利會師。當得知35軍進入南京,原本擔負佔領南京任務的二野第4兵團司令員陳賡在日記中不無遺憾地寫道:「原定由我們攻佔南京的任務已不需要我們了!」

4月29日,35軍將南京防務移交給24軍,重新回歸第7兵團建制,迅速南下追擊國民黨殘軍。5月3日解放浙江杭州,完成了浙江的剿匪任務。到1950年1月,35軍番號撤銷,軍部及直屬炮團調歸華東海軍,103師、104師和105師調歸浙江軍區,分別兼衢州軍分區、紹興軍分區和杭州警備區。35軍雖然在歷史上僅僅存在了短短一年,但佔領南京的光榮卻永載史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越愛越反抗,8歲的紀德就出現與習俗鬥爭的意識
「天皇主權說」還是「天皇機關說」:日本對憲法的兩種解釋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