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年投資要超1700億: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世界一流智能電網

5年投資要超1700億: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世界一流智能電網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繼續加速。在與澳門隔岸相望的珠海橫琴,一台台挖掘機正在轟轟作響。未來,在這一片土地上,將建起世界一流的智能電網。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路評論工作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系列活動,走進粵港澳大灣區,走進南方電網。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中獲悉,2018年至2022年,珠三角地區電網投資將超過1700億。

如此龐大的投資,目的是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將率先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智能電網,支撐大灣區實現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適度合作示範區和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的戰略定位。

「300毫秒之內恢復供電」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橫琴供電所正在制定《橫琴自貿區提升供電可靠性優化營商環境規劃》,該規劃對橫琴供電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此規劃,今年上半年,橫琴電網主幹層將實現100%自愈。

「一旦出現故障,可以自動定位、隔離,並在300毫秒之內恢復供電。」橫琴供電所所長陳建鈿向第一財經等媒體介紹,預計到明年,橫琴全島將進行網格化閉環運行,電網次干層實現100%自愈,待出現故障時,能將受影響用戶控制在2戶以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世界一流智能電網,可靠供電是關鍵。南方電網稱,將持續建設完善城鎮輸配電網路,目標是2020年廣州、深圳的中心城區客戶年均停電時間低於0.5小時,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中心城區客戶年均停電時間低於1小時;建成廣州中新知識城、深圳前海、珠海橫琴新區等高可靠性供電示範區,客戶年均停電時間低於5分鐘,達到國際同類城市領先水平。

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多發颱風等自然災害,南方電網還將加快構建城市保底電網,差異化開展沿海電網建設,力保在極端自然災害情況下城市核心區域、關鍵用戶不停電、少停電。

粵港澳三地合作緊密,電網互聯互通。目前,南方電網與香港通過4回400千伏線路、7回132千伏線路相聯,與澳門通過6回220千伏線路、4回110千伏線路相連,對香港送電量達到香港用電量的25%,向澳門送電量達到澳門用電量的80%以上。

為助力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建設,南方電網將加強粵港澳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對港澳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南方電網正在推進對澳門輸電第三通道建設,其投產後送電澳門的輸電通道將由南北「兩條路」變成南北中「三條路」,對澳送電能力將再提升40萬千瓦;深圳220千伏海島輸變電工程建設正在加快推進,投產後將進一步保障涉港用氣設施的供電安全。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月18日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建設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優化能源供應結構。大力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和布局,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給體系。

南方電網計劃部副主任王志勇向第一財經等媒體介紹,南方電網還將對接規劃綱要做好粵港澳大灣區電力發展規劃、智能電網規劃建設方案等,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智能電網,持續提升電力保障能力。

清潔能源裝機佔比將達到八成

珠海橫琴是南方電網智能電網示範區,在珠海橫琴新區地下綜合管廊里,電力隧道與給水管、通信管一起是珠海橫琴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的首批「住客」。

目前已投運總長約22公里的電力隧道,是橫琴智能輸電的一部分。據介紹,電力隧道配置了電纜在線監測系統、隧道視頻及環境監控系統、網路視頻監控系統等設備,還配有電力隧道智能機器人巡檢系統。

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採訪時了解到,電力隧道內共有4台巡檢機器人和5台滅火機器人,分別布置在三段總長約6.6公里的電力隧道內,開啟中國電纜隧道「機巡 人巡」新模式。

同樣,在中山500千伏文山變電站,記者了解到,該站投入4個智能巡檢機器人,包括兩個室內GIS巡視機器人、一個戶外設備巡視機器人,一個繼保室掛軌機器人,有效實現了站內設備的智能運維。

「人工智慧」讓各行各業充滿期待。作為世界上駕馭最大規模最複雜最先進的省級電網企業,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順勢而為,積極開展人工智慧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在無人機巡線、智能抄表、網上營業廳等領域取得一批成果。

位於珠海的「互聯網 」智慧能源示範項目近期剛剛通過國家能源局驗收,成為國家能源局首批55個「互聯網 」智慧能源示範項目中首個通過驗收的項目,並納入《國家能源互聯網發展白皮書2018》。

據廣東電網珠海供電局智能電網規劃專責劉堯介紹,該工程實現了供電區域互聯互濟,促進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的友好接入,提升電網資源使用效率和電能質量,是世界上首個電壓等級豐富、容量與規模最大、示範推廣性最強的多端柔性直流配網工程,促進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柔性直流配網關鍵技術與設備的研究應用,使得中國在該項技術研究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沿。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過程中,能源技術革命將成為重要的創新力量。

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南方區域已建成「八交十直」西電東送大通道,粵港澳大灣區受入的年送電量等效於減少了大灣區5700萬噸標煤消耗,還將大力支持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加大區外清潔低碳電力供應,到2035年,大灣區清潔能源裝機佔比將達到80%。

南方電網正在建設全球首個特高壓多端柔直輸電工程——昆柳龍直流工程,2021年全部建成投產後將向粵港澳大灣區再新增輸送雲南清潔水電500萬千瓦,每年可減少粵港澳大灣區煤炭消耗6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1600萬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詳解中歐聯合聲明:強調「互信」,首次列入產業補貼規則討論
華夏幸福歸母凈利117億,完成對平安資管的業績承諾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