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古代,中國如何處理日本戰俘?皇帝只說兩個字,就讓日本膽顫了

在古代,中國如何處理日本戰俘?皇帝只說兩個字,就讓日本膽顫了

在近現代史上,日本對我們的大肆侵略行徑,給中國民眾帶來了沉重的傷害。除去滿清王朝不說,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一雪國恥,取得了抗戰的偉大勝利。

抗戰結束後,在對待日軍戰俘的問題上,我們表現出了泱泱大國的風度,對於在抗戰結束後主動投降的日軍,除了罪大惡極的主犯之外,一律寬大處理。這一點連當時的侵華日軍最高司令崗村寧次也在回憶錄中感嘆地說:「停戰後,中國官民對我等日人態度,總的來看出乎意料的良好。」

但眾所周知的原因,日本圖謀中國的領土,絕非一天兩天的事情,歷史上的日本,就先後數次和我們發生摩擦,其中明朝是深受其害的一個王朝。

在萬曆皇帝當政的時期,日本這裡是權臣豐臣秀吉的人生巔峰時期。豐臣秀吉是日本歷史上一位很有名氣的權臣,他在掌握了權力之後,感到了小小的日本難以滿足日後國家的發展,所以就把目光盯在了朝鮮半島,妄圖通過侵佔朝鮮而實現他們進一步擴張的野心。

根據豐臣秀吉的構想,侵佔了朝鮮後,然後以朝鮮為跳板征服中國,最終統一東亞,實現他們稱霸亞洲的野心。豐臣秀吉的擴張計劃看起來很不錯,可惜他遇到了對手,一個戰鬥力足以碾壓日本的明王朝。

等到豐臣秀吉的日軍攻打朝鮮之後,明王朝也為此召開了御前會議。平時萬曆皇帝一般不上朝,但這一次,他破例出席了內閣首輔的會議,並最終作出反擊日軍的決定,派遼東總兵李如松率軍馳援朝鮮。

明王朝軍隊加入了之後,日軍立即知道了什麼叫做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滋味,將近二十萬的日軍,被明朝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連主戰的豐臣秀吉都因為此戰而羞憤而死。

當然戰爭結束後,免不了會產生戰俘的問題。當時的明朝軍隊,自然也抓獲了很多戰俘,為了彰顯大明帝國的國威,其中一部分戰俘就被帶回了明朝京城,然後由皇帝親自出面主持「獻俘大典」。

獻俘大典的儀式在紫禁城的午門舉行。萬曆皇帝親臨現場,至於儀式的流程,簡單地說,先是由兵部尚書高喊:「獻俘!」這喊聲嗓門要足,氣勢要強,畢竟古代沒有擴音器一類的設備,至少要讓周圍的人聽清楚。

兵部尚書做了開場白之後,鼓樂齊鳴,以展示大明帝國的國威。在鼓樂停止了之後,接下來便是「行禮」的環節,也就是讓這些戰俘們集體跪倒,表示心悅誠服。等到這些繁瑣的儀式舉行完畢之後,萬曆皇帝舉行總結性的發言,他只是簡單地說兩個字就可以了:「拿去。」

拿去的意思是按照規定開刀問斬,這也是整個儀式的高潮。當然這些日軍戰俘,也不是全部殺掉,還要留下一部分釋放回國,以顯示明帝國的皇恩浩蕩。顯然經過這麼一番處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懾敵膽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此人曾是公主的侍女,卻被稱為大漢西域雙星,曾幫此國穩定局勢
皇帝送給兩位少年,每人十個美女,皇帝說:瘦少年好,可當太子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