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嫡子生母迷案,一位清代史家說得很有說服力,卻未被重視

朱元璋嫡子生母迷案,一位清代史家說得很有說服力,卻未被重視

向敬之

同樣為私刻,同樣為明清之際史家所撰,查繼佐的《明書》並未將《南京太常寺志》奉為鐵證,而是說:

「太宗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或曰碽妃,後子之」(《太宗文皇帝紀》);

馬皇后「子五:長懿文太子,次秦、晉二王、次成祖、次周王。或曰,後皆以妃之子為子。」(《皇后列傳·馬皇后傳》)

「或曰」者,可能是,但他要存疑也。

朱元璋嫡子生母迷案,一位清代史家說得很有說服力,卻未被重視

《朱元璋》朱標等諸皇子劇照

查繼佐沒有汪宗元的大膽猜測,而像草根史家談遷那樣據以為證,把話說得絕對,推崇馬皇后無子說,或暗諷馬皇后陰取宮人子說。

不僅如此,他還在傳論中高度讚賞馬皇后「誠足母儀天下,一洗幕北遺習,與太祖俱有廓清之功」,然後筆鋒一轉,對當時流言馬後無子、據妃之子案進行了有力的駁斥:

他先是對比皇家《玉牒》和汪氏推測:《玉牒》上清楚地寫道,皇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俱為馬皇后所出。而《南京太常寺志》,明書懿文太子朱標及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為李妃所生,而作為燕王生母碽妃卻沒有生平來歷。

《玉牒》所載,是必須得到朱元璋首肯的,而且歷朝歷代皇帝和文武百官也是不質疑的。若非汪宗元履職南京閑職,橫生猜測,也不會在明末朝野興起一股質疑之風。他們的炒作,並沒有得到皇家官方的欽定和糾正,只是留於私家筆記,就連後來對明朝皇家多有不實評述的清代官修史書,也沒有採取汪著觀點作為唯一的修改依據。

清代不必為前朝尊者諱。

繼而,查繼佐分析李淑妃與朱標的關係:「當時宮人姓李氏為賢妃者二,為淑妃者一。賢妃所云內政悉聞者,帝崩時與訣,稱妃左右朝夕才一紀,而懿文於帝未貴時生,固不必辯。其一賢妃,唐王母也,得罪,同鄗、葛二妃死,盛大筐瘞太平門外。想皇后以諸妃子為子,諱不復顧其所生乎?抑皇太子孝,不敢以私恩追宥其所生乎?」

三個李妃。

一個是揚州衛指揮李某之女。都指揮使宋晟向朱元璋報告,此女出生時,天空起祥瑞。哈哈,巧合的好天氣,成了富貴的依據。此女進宮後,被朱元璋委任主持後宮事務。果然,她服侍朱皇上恪守禮制,照顧諸皇子釋放母愛,被朱元璋比喻為漢成帝的班婕妤再世。

沒接受過正規教育的朱元璋,卻是喜好史學之人,動不動把身邊的人拿古人相比。比一下,可見其才。這位了不起的李妃,深得朱元璋寵愛,「若朝夕左右,已逾一紀。」(《明書·馬皇后傳諸妃美人附》)曾引起了燕王朱棣的關注,「嘗使宮人結納妃,令贊易儲之計」,李妃回復:請大王以誠孝侍君王,保全皇上對您的至愛。

她自殺於朱元璋病危時,弄得朱元璋嚎啕大哭。其實,她的自尋短見,是迫於朱元璋臨終授意,希望她殉葬。

一紀,十二年也。這位李妃,入宮時間,以及其父為軍隊將領一事,與《明史·后妃》所載太祖李淑妃有位號時間、生父李傑從軍情況相當。而朱標出生於朱元璋起兵造反時,與李妃入宮時間嚴重不符。可以說,朱標要比李妃年長不少。

另外,朱棣尋求她的支持易儲,更可見李妃同皇太子朱標、皇太孫朱允炆父子並未血緣關係。否則,朱棣的腦袋就被驢踢了,尋求朱標的生母、朱允炆的親祖母,作為自己陷害其親兒親孫的幫凶。

這是不可能的!

另一李賢妃,為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朱桱生於洪武十九年九月,而朱標生於洪武開國的十四年前,也就是說朱標要年長朱桱三十三歲。按此計算,這位李妃若是李賢妃生母的話,總不能在五十歲左右還得朱元璋臨幸受孕,這於古代女性生理現象不符。

更有甚者,這個李妃,因為與鄗寧妃、葛麗妃,觸怒了朱皇上,被安排錦衣衛殘忍地殺害,用大筐盛裝三具屍體,草草地掩埋在太平門外。後來,朱元璋懊悔,命人挖出,準備三棺分葬,但是屍體已腐壞,不可分辨誰是誰,於是掩埋,分了三個墓。查繼佐注曰,墓地就在內官高堂。也就是說,她們並沒有葬入孝陵。

朱元璋嫡子生母迷案,一位清代史家說得很有說服力,卻未被重視

《傳奇皇帝朱元璋》陳寶國劇照

倘若,此妃為太子生母,朱元璋又怎會如此草菅人命?至於查繼佐稱:「想皇后以諸妃子為子,諱不復顧其所生乎?」馬皇后死於洪武十五年四月,而李妃還在四年後生了朱桱,故而談不上顧忌其人生死。朱元璋粗暴地處置李賢妃,追責的板子打不到早逝的馬皇后的身上。但是,太子朱標、太孫朱允炆,作為恪守儒家禮教觀念的積極分子、全國表率,更不會漠視慈親受辱,而不及唐王朱桱偷偷地派人尋墓致祭。

只有一個緣故,這個李妃,是朱桱生母,而只是朱標的幾十個庶母中的一個苦命女人。

第三個則是李淑妃。

《明史》太祖后妃傳中,有一個簡短的李淑妃本傳,排在馬皇后與孫貴妃後,可見地位尊顯。洪武「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冊封淑妃,攝六宮事」。

另據《明史·后妃·太祖郭寧妃傳》:「李淑妃薨,妃攝六宮事。」

這位李淑妃和郭寧妃,死於何時,史料未載,但是,按郭寧妃能夠受命繼續主持後宮事務,以及李淑妃「未幾,薨」的事件來看,李淑妃並沒有活到朱元璋駕崩前夕。朱元璋忌諱后妃預政,斷然不會在臨終前,給嗣君太孫安排一個生了幾個皇子的女人做中宮女主。

而在李淑妃身上,有查繼佐所描述的第一個李賢妃「事上有禮,撫下有恩,遇事有斷,內政悉委之」的政治任務。但,李賢妃活到了朱元璋病危時,奉命自盡,而李淑妃屬於芳華早逝。

查繼佐也寫到了一個李淑妃,卻是另外一個版本,而且是夾雜在翁妃評傳中,「與李淑妃侍疾」。李淑妃曾與二十一歲、深得聖寵的翁妃侍疾,朱元璋問二妃:「能久侍朕乎?」二妃不明深意,連稱「萬歲」,結果被朱皇帝殘忍地「賜練以殉」,時為戊寅年,即洪武三十一年。與《明史》所載李淑妃卒年有出入。

看來,這個「侍疾賜練之淑妃」,該是年輕女子,深得朱元璋喜愛,而且是沒有生育的,絕不可能是生育了朱標、朱樉、朱棡的老女人。朱元璋臨死前,責成年輕的妃子殉葬,張美人請死,朱元璋不允,因為她生育了皇十六女寶慶公主,年四歲。

查繼佐說罷涉嫌朱標生母的李妃,再談傳說中的朱棣生母碽妃:「又按寢廟,碽妃一主,側立御座之西,東則列諸妃以下,必非無為。在懿文,不能明其所自出,燕王既得國,亦何忌而不明其所自出也?或曰不自賢妃,其即侍疾賜練之淑妃乎?要知燕之內靖,方將托皇后以自親且尊,必不自露,另立碽主,義與情俱矣。夫骨肉母子何等事,而太常志敢與天潢伊始乖異如此?」

朱棣有意尊崇碽妃,為何又將其置於李淑妃之下,不見有其尊貴?

朱元璋嫡子生母迷案,一位清代史家說得很有說服力,卻未被重視

朱元璋與馬皇后劇照

即便這是建文帝登極後的設計,但奪位成功的朱棣完全可以在朱元璋永不見天日的孝陵地宮來一個乾坤大挪移。

還有一件更奇怪的事,馬皇后不是不能生,有皇二女寧國公主、皇四女安慶公主為證,但為何她嫁給朱元璋最早,而且是同患難共富貴,為何生育得很晚、很少?

至於李淑妃,在孝陵享殿為左一位,僅次於馬皇后,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她繼馬皇后之後,主持六宮,雖無皇后之名,卻有皇后之實。如果單純是因為她是懿文太子的生母的隱情,朱棣完全可以隱沒這些歷史,或者公開此事,讓朱標失去嫡長子的光環,而解釋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不合理。

況且,朱標的嫡長子,帶給了朱允炆以子憑父貴的皇太孫身份踵繼太祖大統,是朱棣篡位合法性與合理性的最大顧忌。

所以,他將建文改元重新納入太祖的洪武歷史,企圖淹沒朱允炆在位四年的帝王事實。他更需要一個更有利也更有力的理論依據,但是,他始終維護朱標為馬皇后所出的嫡長子身份。

既定事實,是不容篡改的,即便朱棣把建文四年改為了洪武三十五年,方便自己具有子承父業的繼承者形象,然而,建文風雲已經刻進了歷史。就像馬皇后與朱標、朱棣的母子血緣,也不是汪宗元妄加猜測、以訛傳訛所能顛覆的。

不論歷史真相怎樣,馬皇后在朱元璋的心裡,是他對群臣誇耀的資本:「同於唐長孫皇后!」(《明史·后妃·太祖孝慈高皇后傳》)朱元璋將髮妻推崇至唐太宗之長孫皇后的高度。這是,明成祖朱棣極力認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嚴懲藍玉理由有很多,清朝史家揭秘一大隱情,暗指朱棣使壞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