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一喪葬習俗,老人到六十歲會被活埋,原因讓人落淚

古代一喪葬習俗,老人到六十歲會被活埋,原因讓人落淚

常言道,孝是百德首。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年老之後,子女能夠盡到孝道。孝順,一直是我國傳統的美德。流傳下來的更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在教導我們,要孝順自己的長輩。但同時,也有「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樣令人傷心的話。的確,人生最後的這一段路,最揪心難過。子女孝順的照顧自己,會過意不去自己給他們添的麻煩;子女若是不孝順,又打心底的難過傷心。

但不管怎樣,中國人是最重視老年人的生活,和子女是否對其孝順的。也圍繞著生老病死,形成了一整套的喪葬習俗。有的兒女在父母長輩活著的時候沒辦法盡孝,就會通過高規格的葬禮來彌補。這些看似「風光」的喪葬,也從一定的程度上表現出了對逝者的尊重和孝順。

可是,在我國古代,有一種喪葬習俗,令人十分驚詫。這種喪葬形式,叫做「瓦罐墳」。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一種將墓穴修建的如同瓦罐一樣的形狀。修建方法是這樣的:地下挖出墓穴,四周砌上請轉,頂部用磚圍出一個略大的洞口。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埋在地里的瓦罐,故此得名。而且,這是為了完成「瓦罐墳」的喪葬形式設計出來的。

據說,在古時候,人活到六十歲,就要被子女送到瓦罐墳中。每天家中的子女都會來送飯,同時帶來一塊磚,在瓦罐墳中的父母吃過飯之後,就把帶來的磚加砌在洞口。直到父母壽命自然終結或者一年之後洞口全部封上。在這過程中,也能看出子女的態度。孝順的久久不願意加磚,或者多天加一塊磚。不孝的將飯往墳中一扔,就迫不及待加磚。而老人在墳里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殘酷。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滅絕人性的喪葬習俗呢?

人滿六十為「花甲之年」,在生產力和經濟條件不發達的古代,年老的人就失去了獲取收入的能力,成為了家庭里的負擔。因此,當時的社會習俗中,出現棄病、棄老的情況並不奇怪。

當然,也有其它的說法。有人說是秦始皇統一之後,害怕年長的人利用自己的見識和經驗指導人鬧事;也有人說是宋朝的皇帝為了節省物資,規定的人到六十不死就需要活埋;還有人說這是異族統治者為了羞辱漢族而設計的。

但不論是什麼原因,將自己的生身父母放在瓦罐墳中,將死亡赤裸裸的推到他們眼前,都是對其,對人道的不尊重。這樣的行為,跟親手殺死自己的父母,又有什麼區別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薦小說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真實的蘭若寺,沒有美麗的聶小倩,真相讓人難以接受
條條大道通羅馬?此人修的高速路比羅馬還早200年,至今還在用

TAG:看薦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