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好兄弟,萬一我死了請幫我看看父母!」30多年,他堅守「生死約定」

「好兄弟,萬一我死了請幫我看看父母!」30多年,他堅守「生死約定」

「兄弟,萬一我死了,請你去看看我的父母。如果你犧牲了而我活著,我也一定會去崇明看你的父母。」

硝煙瀰漫中的一句「生死約定」,把兩個本無交集的年輕人命運緊緊相連。

說完這句話後沒多久,年輕的陳建中就不幸犧牲在了戰場上。他的戰友、上海崇明人姚惠濤信守諾言,退伍回滬後堅守「生死約定」,最終找到了陳建中的父母,並堅持看望至今。

在第一次和陳建中的父母見面時,姚惠濤泣不成聲:「我是你們兒子在前線的兄弟,他留在了前線,要我回來看你們。我找了這麼久,終於找到你們了!今天起,我就是你們的兒子……」

姚惠濤將陳建中送的子彈殼交給陳建中父親

「回到上海,我們還是兄弟!」

1984年5月,雲南邊境激戰正酣。

當年姚惠濤23歲,是當時的南京軍區某工兵團中的一名汽車兵,負責為老山前線的步兵修築運送糧食彈藥的道路。戰火紛飛的戰場,讓姚惠濤至今難忘:「滿地的炮坑,還有許多被炸平的山頭。老鼠比松鼠大,經常啃人腳趾頭,毒蛇出沒,沒條件洗澡、換衣服,綠軍裝上全是泥,成了咖啡色,很多人都得了皮膚病。有一次,一顆炮彈就落在我腳邊,當時我一下子就傻了,腦子裡一片空白。萬幸,那是顆啞彈,我撿回了一條命!」

硝煙瀰漫中,姚惠濤和陳建中相遇了。

那天,兩名戰士從前線下山來背物資,邊走邊用上海話聊天,一下吸引了路邊的姚惠濤:「同志,你們是上海人?」「嗯,你也是?」3人用家鄉話親切交談起來。

陳建中是前線陣地上負責壓制敵人火力的機槍手——這是在前線直接和敵人對拼的兵,也是最危險的兵。雖是第一次見面,但他卻鄭重地向姚惠濤提出了一個「生死約定」:「既然碰上了,就是有緣。我們是步兵,在前面槍對槍、炮對炮,危險比你們大。萬一我死了,請你去看看我父母;如果你犧牲了而我活著,以後也一定去崇明看你父母。」說完,陳建中從挎包里摸出本子,撕下兩張紙,兩人互換家庭地址後匆匆告別。

離別前,姚惠濤鼓勵陳建中:「一定要活下去,活著才能多殺敵,回到上海我們還是兄弟!」

此後,姚惠濤和陳建中還碰過兩次面。一次是陳建中托姚惠濤買兩條香煙,還塞給他幾個機槍子彈殼,「這是好鋼,不生鏽的。」不久後,陳建中下山時取走了香煙:「最近前線越來越危險,天天有傷亡。我們還有3個月就要調防了……」

第三次見面後,姚惠濤再沒見過這個比他小1歲的老鄉。「1985年3月中旬的一天,快要開晚飯的時候,突然有人跑來告訴我,『你那個老鄉,頂著對面的大炮拚命打機槍,犧牲了』。」第二天,陳建中的遺體被運下山,姚惠濤和幾個戰友結伴去送行。「聽說他是頭部中彈,非常慘……」聽著大家的談論聲,看著包裹著的遺體,姚惠濤默默流淚。

陳建中烈士生前的照片

百般聯繫終於找到戰友父母

「如果能順利回家,一定要找到他父母!」姚惠濤在心裡暗暗發誓。

可讓姚惠濤沒想到的是,陳建中留下的那張紙條,在一次貓耳洞被炸塌方的時候被埋,已無法找到。「我只是模糊地記得,地址中寫著一個帶有『華』字的飯店。」

就憑一個「華」字,能找到戰友的父母嗎?「再難也要找,因為這是我們的『生死約定』!」

1985年10月,姚惠濤退伍回滬。「一定要找到建中的父母,他們失去了兒子,我就當他們的兒子!」下了戰場的姚惠濤憑著模糊的記憶,踏上了「尋親」征途。

一開始,姚惠濤以最「傻」的辦法,一家家走訪上海帶「華」字的酒店、旅館。儘管曾在延安西路上的「達華賓館」問到過一些線索,但最終沒有結果。

姚惠濤斷斷續續找了20多年。期間,上海變得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便利,但姚惠濤仍沒有半點陳建中家的信息。不過他一直沒有放棄:戰友聚會,他端著酒杯一個個問;有了戰友QQ群後,他自學電腦和網路知識,上網逐個詢問……

有一年清明節,姚惠濤和陳建中「擦肩而過」。當時,姚惠濤去上海龍華烈士陵園,根據記憶中陳建中的模樣,認照片、查姓名。「那天其實已經找到了,只是照片上他比較瘦,我們相識的時候他比較胖,所以沒認出來。」

2012年7月29日,姚惠濤開車時打開收音機,此時正播放一個尋人的節目,這令幾近絕望的姚惠濤茅塞頓開:「可以通過廣播找人啊!我怎麼就沒想到呢?」他連撥三次,終於打通了廣播台的熱線電話,想借電波再試一次。第二天中午,就有一位姓戚的女士通過電台跟他聯繫,說自己是陳建中一家多年的老鄰居,動遷後又住在同一個小區。在戚女士的幫助下,姚惠濤與陳建中父母通了電話,約好到長寧區北新涇淞虹苑上門「認親」。

2012年8月4日,是約好的「認親」的日子,姚惠濤和同行的好幾個老戰友心情非常激動。進了屋,客廳里擠滿了人,一張方桌旁坐著陳建中的父母,屋裡牆上掛著《革命烈士證明書》和陳建中穿軍裝的照片。看到這張照片,姚惠濤的眼淚奪眶而出,怎麼也止不住,這才有了文首的一幕。稍微平復下心情後,姚惠濤從包里翻出兩個黃澄澄的機槍子彈殼,恭恭敬敬地交給陳建中的父母——這是當年陳建中送給他作為「生死約定」的證物。

如今,陳建中的父親已經離世,他的母親已經90歲。姚惠濤依然堅守著30多年前的承諾,一直保持與陳建中家的聯繫,逢年過節便去陪伴老人,繼續踐行與陳建中的「生死約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郭台銘聽媽祖的話選2020年?這些年馬英九、蔡英文、李登輝如何與這尊神「拉關係」
上海市長會見香港立法會主席率領的立法會議員代表團,滬港加強全方位合作交流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