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紅美術館的地產商老闆:最現實的問題是要活下去

網紅美術館的地產商老闆:最現實的問題是要活下去

碧波之上,伴著灰棕的幼鳥,優雅的黑天鵝從容游弋,安享四月春光。此情此景,讓前來欣賞展覽的遊人駐足良久,默默地坐在岩岸邊的人們,聆聽著內心深處的靜好歲月。

鏡頭拉回落地窗前,看著園內這一幕風景的紅磚美術館館長閆士傑,被辦公桌上不停震動的手機拉回現實。等待閆士傑解決的問題很多,美術館的運營經費是否到位,地產公司的經營銷售數據的變化,美術館新展覽的進展……

「對於民營美術館而言,最現實的問題是我們要活下去。」說這一句話時,閆士傑看起來倒並不沉重,他認為,中國民營美術館的時代到來了,但在這個時代的起步時期,一定會有生死,因為民營美術館身份和處境的尷尬,死亡率可能達到80%,甚至90%。

閆士傑希望自己的紅磚美術館可以成為存活下來的美術館。

地產企業的轉型

時間若倒回到上世紀80年代,同樣的問題再問一遍留著長發、文藝氣質強烈的閆士傑,他的回答應該是,要做就做到最好。這種自信與不羈,他認為要歸於自己的「不安分」。

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閆士傑讀到中學,社會動蕩,他下鄉後做了機修工。全國恢復高考次年,他幸運地考上了河北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分配到邢台日報社。但因為覺得無法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又去了空間更大的群藝館,並在1986年自費到天津美院進修油畫。

1987年,中國正經歷著第二次下海經商的浪潮,閆士傑順勢而為,成立了自己的裝飾公司,也是他所在城市的第一家裝飾公司。

「當時啟動資金就1000元,除去辦手續等費用,所剩無幾。」閆士傑笑著說。一年後,當地最大商場開建,通過競標,閆士傑拿下50萬元裝飾業務大單,開始積累財富。藝術專業出身,加上與江蘇管理團隊強強聯合,閆士傑和他的公司憑藉品質與口碑一度成為河北甚至河南一些地區的行業龍頭。

「裝飾裝修產業先於地產業發展,是地產業鏈條上的一環。」1992年,閆士傑與台灣地區一家公司合資成立地產公司,成為中國房地產的第一波弄潮兒。

對於自己的財富屬於哪一個級別,閆士傑否認了網路盛傳其是「河北邢台首富」的說法,「我們的定位還是很清晰的,屬於區域性品牌。」

公開資料顯示,閆士傑的地產公司是集住宅地產、商業地產、旅遊地產、文化地產於一體的集團企業,至今已開發十餘個高品質地產項目,發展區域涉及北京市、唐山市、邢台市等地。

閆士傑的不安分成就了最初的願景,歷經「1998房改及新經濟增長點」、「2003支柱產業」、「2008四萬億」、「2015去庫存」四輪地產上漲周期的核心政策推動下,他的地產公司成為品質最好的區域性地產集團之一。

但從2005年「國八條」調控元年,地產業就開始過山車般浮沉。2007年,當央行頻繁使用貨幣信貸手段調控市場,許多地產公司通過上市解決危機時,閆士傑也開始新的布局,那就是進軍文化產業,進入自己最熟悉的領域。

2007年,機緣巧合下,他拿到了北京東北部何各庄地塊使用權,對於開發建設方向,最初的設定就是當代美術館。這個選擇背後,除了閆士傑對藝術摯愛多年,也有理性的思考。

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就掀起了民營美術館的建設熱潮。1991年,藝術大師黃胄創建了中國的第一座民營美術館——炎黃藝術館。1998年,三家由企業贊助的民營美術館——成都上河美術館、瀋陽東宇美術館和天津泰達美術館的出現,給長久以來缺乏展場和資金支持的中國藝術帶來一絲曙光。

尤其在2000年之後,民營美術館的數量呈井噴式增長。根據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的數據,中國民營美術館的數量在2009年到2014年期間翻了三倍。

而據第三方機構報告調查統計,目前國內民營美術館有一半以上是在2010年之後建立的。該報告顯示,只有4%的藝術品收藏者承認稅收優惠政策是他們建立民營美術館的動機所在,85%的中國藏家表示建立民營美術館是出於「熱愛與公眾分享藝術」,以及「將藏品公開能夠愉悅身心」。

從個人情懷與商業邏輯角度而言,閆士傑的決定並沒有問題,但中國的藝術消費市場,能支撐起一位藝術特質強烈的企業家夢想嗎?

為未來的當代藝術買單

用閆士傑的話說,這將是一場持久戰。

論消費能力與潛力,一個村莊能否支撐起藝術消費,而且是當代藝術消費?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作為北京傳統保護村落之一的何各庄,依託周邊的中央美院等文化資源,與798藝術區隔路相望。這樣的資源稟賦似乎註定這裡要走上一條依託文化的復興之路。

閆士傑在考察了眾多國外博物館、美術館、教堂等文化建築,確定了美術館的生長方向——以灰色傳統民居與紅色國際藝術建築為基調,建立紅磚美術館,並以東方園林的建築語系,搭建起中國與國際當代藝術的交流平台。

自2014年開館以來,紅磚美術館舉辦了多場備受讚譽的當代藝術展覽,成為北京知名的藝術打卡地。冰島-丹麥籍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個展、旅法藝術家黃永砅國際巡展、「儀禮·兆與易」等大型展覽等得到業界和藝術愛好者的認可。

閆士傑希望從不同視角推進紅磚美術館對當代藝術的深層次、多維度探索和思考。他認為,年輕的藝術家與年輕的藝術愛好者理應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主角。

事實上,中國當代藝術家目前仍不具備太多話語權。畢竟在過去的百餘年間,中國藝術一直不斷追趕和模仿西方藝術。短短20餘年間,各種山寨版的演繹構成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盛世。進入新世紀,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網路信息技術的推廣,中國當代藝術曾一度如火如荼,但又迅速冷卻,幾經起伏。

「八年前,想要邀請國際當代藝術家來中國,其實很難,但中國的快速發展讓他們也看到中國藝術市場的變化,甚至有國際藝術家認為,中國可能會成為未來當代藝術的中心。」基於這樣的判斷,閆士傑很清楚,自己在為未來的當代藝術市場買單。

只是,這個單有點大。

閆士傑並未透露紅磚美術館每年的投入數額。但《全球私人美術館報告》顯示,中國民營美術館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資金需求較大。統計顯示,58%的民營美術館每年的運營費用在100萬美元以下,投入在500萬美元以下的民營美術館數量則達到21%。而美術館的收入幾乎無法與投資成本相比較。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中國民營美術館的主要收入來源為門票、講座、奢侈品牌合作以及社會贊助和捐贈、政府扶持等。以北京一家知名民營美術館為例,門票收入僅佔5%,展覽收入佔四成,社會贊助佔到近一半,而更多的民營美術館可能需要依賴出租展覽場地來創收。

在地球的另一端,歷經百年發展的西方民營美術館已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商業機構開始介入美術館體系,使得美術館運營機制有了根本性的轉變。總結西方民營美術館的兩大特徵,就是經營產業化與企業化管理。在這種市場化的運營理念下,國際巡迴大展、美術館商店、連鎖式美術館、美術館擴張等方式層出不窮。

這種獨特的美術館運營模式,逐漸演變成世界各地美術館紛紛效仿的趨勢。

不過,業界的一種觀點認為,尚在發展中的中國市場和政策缺位是導致民營美術館籌資困難的一大問題,比如基金會的免稅政策與美國和歐洲的基金會享受的待遇尚有差距。而在過去30多年裡,中國並沒有建立民營美術館的政策基礎,鮮有公共藝術基金會支持以及私人捐助、贊助的傳統,更沒有合理的法律體系對其私產進行尊重和保護。好在,藉助國民經濟收入水平的增加和國民素質的提升,民營美術館的消費時代終將到來,而中國民營美術館的政策、法律法規勢必有新的變化。

閆士傑的壓力不小,但美術館活下去的希望也不小。

經過五年的經營,紅磚美術館已經成為北京重要的文化地標,堪稱享有國際盛譽的當代藝術勝地,也是公眾對話、體驗國際當代藝術的最佳平台之一。目前,美術館除了園林體驗、餐飲等服務項目,衍生品銷售也將納入其經營體系。

「只要有活下去的願景,就會找到正確的科學的方式方法。現在地產公司還是可以給美術館財富上的支持,任何新型產業,包括文化產業都需要一個拐杖扶一把,而一旦文化產業形成,彙集的各種力量勢必也比地產業更強大,這是毋庸置疑的。」閆士傑堅信這一點。

(本文圖片由紅磚美術館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一財記者實地探訪建設中的橫琴島,國際休閑旅遊島未來可期
五年成績單亮相,「一帶一路」向所有夥伴開放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