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米芾《張季明帖》,王獻之「中秋」筆意

米芾《張季明帖》,王獻之「中秋」筆意

總第一五〇二期;歡迎關注。

關於王獻之的千古名帖《中秋帖》,有鑒定認為是米芾所臨:

帖用竹料紙書寫,這種紙東晉尚製造不出,約到北宋時方出現。從行筆中可知,所用毛筆是柔軟的無心筆,而晉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筆,吸水性較差,筆的提、按、轉折往往不能靈活自如,常出賊毫,如此帖那種豐潤圓熟、線條連貫、行氣貫通、瀟洒飄逸的效果是寫不出來的。清吳升《大觀錄》云:「此跡書法古厚,黑採氣韻鮮潤,但大似肥婢,雖非鉤填,恐是宋人臨仿。」據當代書畫鑒定家研究,大多認為是宋米芾所臨。

其實,我們學習書法,臨帖讀帖,也會在不經意之間發現一種相似「筆意」。書家在書寫臨作之時,往往會帶上自己的書寫習慣,這就造成雖字形字體不同,但「筆意」相同。

比如,米芾《張季明帖》,一晃眼看過去,就會自然聯想到王獻之《中秋帖》。如下圖:

使轉筆勢之間,二者儼然一家所出。這或許是可以作為《中秋帖》為米芾所臨作的一個側證。

米芾行書《張季明帖》是「米芾三帖卷」《叔晦帖》、《李太師帖》、《張季明帖》中的精品之一。

米芾的這幅作品是一則隨筆,率性而為之,點畫正、側、藏、露變化豐富,波折過渡連貫,提按起伏自然,絲毫看不出雕琢的痕迹,具有典型的米筆意味。

放大看,更完美

注意「秋」、「復」二字的比對,你會有更深的體會和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蘇東坡晚年書法「秘帖」——傳奇《陽羨帖》
顏真卿「破體」:挑戰你的審美底線!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