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東盟集體赴會「一帶一路」 專家:有力回擊西方雜音

東盟集體赴會「一帶一路」 專家:有力回擊西方雜音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清潤出席海外網智庫論壇(海外網 唐哲 攝)

海外網4月25日電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37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等國家領導人和2名國際組織領導人將出席論壇的圓桌峰會。值得注意的是,東盟十國領導人均將出席本次論壇的圓桌峰會,出席陣容較首屆明顯「擴容」。

24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海外網智庫論壇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清潤也特別分析了這一「罕見」景象。他認為,東南亞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東南亞地區也是中國與東盟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地區之一,在近6年時間裡,雙方的合作取得諸多豐碩成果。同時宋清潤從「一帶一路」合作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面切入,分析認為東盟國家在「一帶一路」合作上整體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前列。

以下為宋清潤發言摘編: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今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一次全球矚目的國際盛會。在北京將要喜迎出席論壇的包括近40位外方領導人、共150多國的代表與會之際,西方媒體卻出現了一些雜音:炒作「一帶一路」大型合作項目給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帶來較大債務負擔,形成所謂的「債務陷阱」,有些「專家」還「提醒」緬甸等國注意與中國合作時要檢查是否存在對其不利的合同條款,等等。

然而,西方媒體雜音無法干擾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順利舉辦,更無法破壞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一帶一路」合作。

東南亞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宣布與相關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印度尼西亞因此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東南亞地區也是中國與東盟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地區之一,在近6年時間裡,雙方的合作取得諸多豐碩成果。

東盟國家與中國在「一帶一路」合作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面,整體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前列。據北京大學全球互聯互通中心2018年發布的「一帶一路」五通指數報告數據,在報告測算的94個國家中,東盟國家總體排名較為靠前,其中,新加坡第2,馬來西亞第3,泰國第6,印尼第11,柬埔寨第12,越南第16,菲律賓第23,寮國第25,在前25名中,東盟國家占將近1/3,該比率遠遠高於東盟國家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量的比例。而其他兩個東盟成員國的排名是:緬甸第40,汶萊第78,總體也居於中等位次。

一是,在政策溝通層面,中國高層領導人與東盟及其成員國的高層領導人之間已經達成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積極開展合作的共識。中國政府已經與東盟所有十個成員國政府簽訂「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東南亞在「一帶一路」合作方面是沿線地區中最為積極的地區之一。目前,中國「一帶一路」與東南亞多國的發展戰略或規劃正在開展積極對接與合作,比如,與泰國的「東部經濟走廊」發展規劃,與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與柬埔寨經濟社會發展的「四角戰略」等對接合作。此外,在區域與次區域合作方面,中國與湄公河下游五國共同推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實現共同繁榮。

二是,中國與東盟陸海相連,地緣相近,在設施互聯互通與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方面,也走在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前列:中老鐵路建設順利並計劃2021年通車,中泰鐵路和中國與印尼合作的雅萬鐵路也在推進,中馬合作建設的東海岸鐵路項目近日得以恢復,中緬鐵路正在開展可行性研究工作,中菲也在開展道橋、港口等基建合作,等等。中國與新加坡還共同推動建設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陸海新通道」項目,推動中國西部與新加坡、緬甸、寮國、泰國等國的多領域合作。該通道正在推動區域聯動與國際合作,成為共同打造具有多重經濟效應的通道。同時,互聯互通也帶動了中國與東盟部分國家的跨境或邊境經濟合作區的發展,如中國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均建立了跨境或邊境經濟合作區。而且,中緬皎漂港和工業園區建設即將展開,中老磨憨-磨丁邊境經濟合作區初期運轉良好,以跨境互聯互通、邊境產業園區為支柱的中緬經濟走廊、中老經濟走廊等經濟走廊也在持續推進,這些雙邊經濟走廊未來也會推動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建設。

三是,在資金融通方面,截至2018年底,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額累計超過2000億美元,雙方互為彼此的重要外資來源方之一。而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中國與東盟的雙向投資額僅約1000億美元,也就是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近6年里,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增長約一倍,增長總額與此前數十年的投資存量總額相當,其增速之快,增量之大,可見一斑。同時,中國與東南亞多國簽訂本幣互換協議,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在東南亞多國建立分支機構,推動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化,便利雙方企業融資投資,並減少美元匯率波動帶給雙方企業的損失。

四是,在貿易暢通方面,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議定書已於2016年7月1日正式生效,推動雙方貿易蒸蒸日上。截至2018年底,中國連續10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連續8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的五年多時間裡,雙方貿易額增長較快。2013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為4436.1億美元,而2018年,雙方貿易額達5878.7億美元,五年內共增長1442多億美元。而且,2018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約佔同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貿易總額1.3萬億美元的45%,該比重遠遠超過東盟十國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量的比重。

五是,在民心相通方面,隨著近年來中國-東盟人文交流的蓬勃發展,雙方民間互動密集,感情愈發深厚。2018年雙方人員往來規模已超過5000萬人次,每周有3800多個航班往返於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雙方互派留學生已超過20萬。中國早在2017年即成為東盟第一大旅遊客源國,當年赴東盟國家遊客人數超過2000萬。雙方交流合作機構、機制不斷發展壯大,中國已在東盟國家設立6個文化中心,建立33個孔子學院和35個孔子課堂,「中國-東盟教育周」已經成為中國與東盟年度青年人文交流的一張「名片」。2015年,中國與印尼建立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這是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建立的首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有助於推動中國與印尼、中國與東盟人文領域交流合作,促進人民心靈相通、文明互鑒,鞏固中國與印尼、中國與東盟友好關係。

近六年來,中國與東南亞的「一帶一路」合作碩果累累。而今,東盟十國領導人來華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再次聚首,將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合作更上一層樓。雙方正在構建一個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這符合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整理/人民日報海外網 姚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被美國威脅俄美只能二選一 土耳其:要不換掉你?
日本「國難」加劇:去年總人口1.26億 連續8年減少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