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吃土」,能改變腸道結構?

「吃土」,能改變腸道結構?

人如其食。當吃了很多土,你的腸道結構就會發生改變——至少,如果你是一隻狒狒的話。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決定狒狒腸道微生物群的可能不是遺傳因素,而是當地的土壤。腸道微生物群是生活在腸道中的龐大微生物生態系統,其作用是消化食物、對抗感染和分解毒素。

過去的研究表明,狒狒的腸道微生物群在不同種群中各異。科學家想知道原因是什麼:是它們與其他「親屬」共有的基因、種群之間的距離,還是環境造成了這些內部變化?

「吃土」,能改變腸道結構?

圖片來源:ELIZABETH ARCHIE

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在肯亞靈長類雜交區收集了14個不同種類的狒狒糞便。除了分析狒狒DNA,研究人員還觀察了收集糞便的13種不同環境特徵,包括植被、海拔、氣候和土壤。

最終的贏家是土壤。從微生物群組成的差異來衡量,土壤的影響比所有其他環境因素都要強烈。其預測差異的能力是種群間物理距離的3倍,同時是遺傳因素的15倍。研究人員還發現,對於生活在鹽鹼地(微生物較少)的狒狒來說,其腸道微生物的種類也較少。這些日前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的研究首次表明,環境對狒狒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可能比基因更大。

科學家認為,土壤的巨大影響可以用動物在泥土周圍停留的時間來解釋。狒狒吃各種各樣的樹葉、水果、種子、昆蟲、樹根和小型脊椎動物,而這些食物通常帶著一層泥土直接離開地面,從而為土壤微生物進入狒狒腸道提供了完美的入口。接下來,科學家計劃研究這些土壤微生物在動物腸道內定居後是如何存活的。(宗華)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126/science.aax796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地球曾經是一個「大雪球」,一瞬間突然就融化了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