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拜的師父越多越好,這是佛教里的一個大錯誤

拜的師父越多越好,這是佛教里的一個大錯誤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序淺釋 15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師子奮迅,眾海頓證於林中;象王迴旋,六千道成於言下。

師子奮迅,眾海頓證於林中:師子奮迅,這是一個比喻。這種師子奮迅三昧,就是非常地勇猛精進,就好像獅子發起威風來,非常奮迅,走得也快,又有力量。

眾海,也就是海眾,就是人多的意思。頓證,是很快地證得。林,就是逝多林,也就是諸大菩薩聚會在一起,好像叢林一樣。

在這個時候,頓然間都證果了,得到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都得到這種不退果。

象王迴旋,六千道成於言下:這是說到舍利弗尊者帶著六千比丘,這六千比丘都願意見一見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就現身給這六千人見,為這六千人說法,令這些人修行「大悲法」,生長大悲菩提心,得到大悲體,行大悲的行門。所以當時這六千比丘都證得阿羅漢果,得到法眼凈。

這就是「象王迴旋」,大象裡邊有象王,牠帶領一群象走路時,回頭看這一群象,牠要看著牠這些眷屬。

舍利弗尊者也就好像象王似的,帶著一班比丘。這時有六千比丘都得到法眼凈,都證果了。《華嚴經》這種境界,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啟明東廟,智滿不異於初心;寄位南求,因圓不逾於毛孔。

啟明東廟,智滿不異於初心:這在正文里會講到,是善財童子到一座大廟裡頭,證果開智慧。

智慧滿了,不異於初心;由初發心便成正覺,很迅速的,所以和初發心時是一樣的。智滿,也就是果滿,智慧的覺果圓滿了。

這是很快的,不像佛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這一段文都是說很快就得到果位。

寄位南求,因圓不逾於毛孔:善財童子拜了五十三位師父,一般中國人不懂佛法,可是就願意拿他來做比喻,說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呢!

參了五十三個師父;所以中國的佛教有一種風氣,就是參師。

拜了一個師父不夠,就拜兩個;兩個又不夠,又拜了三個;乃至於一百個或者兩百個師父。

說:「拜的師父愈多愈好。」實際上,這是佛教里的一個大錯誤。

不錯,善財童子是五十三參,但他是奉師命而拜師的。

他的師父下令說:「現在我把我所有的智慧、神通、道德,都教給你了,我再沒有什麼可教你的了。你現在還想要學佛法,你就由這個地方向南去,經過多遠的路程,那個地方有一位修道的善知識,他叫什麼什麼名字,你去拜他做師父。」

善財童子因為為法忘軀──為求佛法,把自己的辛苦完全都忘了,於是又向南方去求佛法,經過很遠的路程,然後見到善知識,受種種的困苦艱難,在那兒學習佛法。

因為他很聰明,一學習,就把這位善知識所明白的佛法,都學明白了。這位善知識就又給他介紹另外一位善知識,叫他去親近另外一位善知識,去學習佛法。

這樣一個介紹一個,經過了五十三位善知識。當時這一些個善知識,是不貪圖供養,是不攀緣的,都是有道德、有神通,行菩薩道的善知識,他不在乎你供養不供養,只要有誠心求法,他就教你。這是經過五十三位善知識,來教善財童子,最後他也證果。

現在,在中國佛教的風氣,就要教人蔘師,說是參師愈多愈好。居士也都莫名其妙,以為參一個師父,這就是佛法。因為參師,把佛教搞出很多麻煩來。

這位法師的皈依弟子,去參那一位法師去了;這位法師知道了,就生出一種妒忌心:「你這徒弟對我不忠實!你為什麼又去拜個師父?」於是就生了一種妒忌心,對徒弟呢?也生了一種瞋恨心:「你將來一定下地獄的。」就發這種的願,心裡就希望這徒弟下地獄。

你教這師父知道,他就有這種的心;要不教他知道呢?這叫背師──違背這師父,又偷偷地去拜另一個師父。在中國的佛教都是這樣,一聽哪個法師最有名,這法師一來,就要去參師了,就皈依去。

所謂參師,就是再皈依一次。如果你相信佛的話,第一次已經皈依了,為什麼還要皈依第二次?這不是自己欺騙自己嗎?你若認為:「我第一次什麼都不懂得,沒有什麼誠心,所以在皈依的時候對於這個儀式也馬馬虎虎的,我不知道佛會不會來呢?」

你若認為第一次佛不來,第二次佛也不會來的,為什麼呢?第一次不來,佛看你這第二次皈依,已經看出你對佛教不相信了,為什麼他會再來?

這法師為什麼不告訴你說:「你不要再拜師父了,你皈依一次就可以,不要再皈依了。」他如果告訴你這些話,他就沒有紅包,也沒有人供養了,所謂「出家人不貪財?愈多愈好!」我就講老實話,講真理給你們聽一聽。

我並不是怕我的皈依弟子去參師,你們誰願意參,請便。前幾個月,有人來問我:「我要到旁的地方去,另拜一個師父,可不可以?」我說:「你若願意,沒有關係的。

為什麼?你既然認為另外的師父有道德、有佛法教給你,那可以的;不過你告訴我,我絕對是不留你的。」那麼在中國呢,他是不告訴師父,而偷偷地再去拜個師父,這就是「違背良師」。

拜個師父,他若修行也還好,但是他也不修行,那個師父他拜了幾天又夠了,大概認為這個師父又舊了,再拜一個新師父。所以在這一生中,一句佛法也不懂,就只是拜了多少個師父,也沒有用的。

好像在正月間來的那些中國居士,都是拜了一大堆師父。他說我拜八個,他說我拜九個,那個說我拜十多個,比你更多;可惜就沒有人拜到五十三個。為什麼他們這樣子拜呢?就說:「善財童子是五十三參,我們參多幾個師父是好的。

就好像我們掉到水裡,每一個師父伸一隻手,就把我們給拉起來了;十多個,一點也不費力。」這意思就是他若墮地獄了,這十幾個師父,哪一個師父有道德,就可以救他。

你說這豈不是太狡猾了嗎?太不老實了,太滑頭了。什麼叫滑頭?就是頭上抹上油了,閻羅王也抓不住他,那小鬼往他頭上一抓,他頭髮很滑的,抓不住,這叫滑頭。

所以修道呀,要認識真理,不要像那些愚夫愚婦,也不明白道理,各處去亂闖亂撞的。

這「寄位南求」,就是說善財童子,向南方去求名師,參訪善知識。「因圓不逾於毛孔」,他因圓果滿──因也圓,果也圓了。不逾,就是不超越;毛,就是一根汗毛;孔,這個毛就有孔。不逾於毛孔,也就是說他快的意思。

佛教裡邊,本來是好的,但是有一些不明白佛法的人,都做錯了;做錯了,自己還不知道,所以就變成不好了。

好像在美國這國家,前幾年,還沒有你們五位真正到台灣去受戒回來的時候,這一個也是法師,那一個也是法師,喔!出家人也是法師,在家人也是法師,真是像美國的種族一樣的,形形色色什麼都有。

這法師又是個博士,那法師又是個教授,都是這麼搞起來。等你們從台灣回來之後,現在這一些個寶貝,不知道為什麼都無聲無嗅了?什麼都沒有了;現在他們都老實了,這個也不去說他是個法師了,那個也不出來說他是個法師;就是有說是的,還那麼咬著牙自己說是的,也知道謙卑了。所以這是很奇怪的。

我們不要說我們是真的、假的,你們現在是真正佛教的比丘、比丘尼,尤其這麼幾十年,在美國就沒有真正的出家人,現在有了;所以你們美國人應該擁護你們美國人,不要管我。我現在在這個地方,不過把佛法介紹你們,你們要創作你們自己美國的佛教。

不過美國的佛教太美了,你要是創得太美,又是一個太過,所以還不要那麼美。你們美國人,應該擁護現在你們美國的出家人。

所以我現在預備把這個地方造好了,有人能發心,負責說:「喔,這個payment(賬款)都由我來給」,或者說:「還短人多少錢?這個錢我完全都給了。」到那時候,我就什麼都不管了,我單單講佛法給你們聽,我也不出來見人,現在勉勉強強地還有多少應酬。

但是我對你們講,凡是新來的人,在半年以前,不要向我來請開示;想要請開示,想要問什麼問題,必須要過半年以後。我記得有個弟子來很久,我都沒和他講過話,我知道他是很發心的人,但是我不和他講話。為什麼呢?修道啊,你今天問這個問題,明天問那個問題,那就不當回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法佛音禪悟 的精彩文章:

佛學常識,昌義大和尚:念佛人不能求神通 求開悟
祈願,今生今世所有的人都能看到這段開示!

TAG:妙法佛音禪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