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內經》智慧:膽小的人,到老腿腳都不好

《內經》智慧:膽小的人,到老腿腳都不好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黃帝內經講解》、《腧穴證治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微門診」。

今天這篇文說,我們給您聊聊源於《黃帝內經》裡面的一則千古智慧——人的膽,和骨病緊密相關。

說到這裡,很多看官可能會不屑一顧了:人的膽,作為消化系統中的一員,怎麼可能和骨病聯繫在一起呢?《內經》中的說法,應該就是在醫學科技不發達時代,人們幻想而來的產物吧?

這麼說,您就錯了。中華民族的千古智慧,並不是現代醫學幾百年時間,就能解讀的。

膽和骨的關係,可見於《靈樞·脈經》裡面的話:膽足少陽之脈,……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

膽和骨為什麼有關係?古來醫家做了多角度的解讀。

首先,我們得知道,肝和膽,互為表裡。膽有疾,必然殃及肝。肝主藏血。血能生精。而精,又化髓,髓能養骨。故而,通過這個關係鏈,膽和骨之間發生了關係。

其次,肝主筋,筋又「會於骨」。筋能束骨,且能養骨。肝膽相依,故而膽和則能養骨。

妙的是,《難經·四十五難》告訴我們,「髓會絕骨」。就是說,人的絕骨穴,為骨髓精聚之所。絕骨穴,就是我們的膽經懸鐘穴。故而,膽之通利,可以養骨髓。

另有明代醫家張景岳說得好。他認為,人之骨,剛而直。膽,中正之官,意蘊剛強正直,此正和骨之意。故膽有傷,則骨為之疾。

從理論上來看,骨和膽之間的確有關係。那麼,於實際臨床或生活中,骨和膽之間的關係,又有什麼體現呢?

對此,張景岳說:「驚風傷膽者,骨必軟」。而咱們老百姓所見,您可以觀察一下,就是凡是到了晚年,腿腳特別不好,走路需要人攙扶的,這樣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反過來,如果一個人,年輕的時候肝膽有疾,那麼到了年老之時,往往易患骨刺、關節炎等疾病。最明顯的,就是痛風和膽囊炎並發。痛風,在傳統醫學看來,為痹症,乃是病邪纏綿於筋骨所致。膽囊炎,則多被視為肝膽鬱熱之症。所以很多痛風患者,容易並發膽囊炎、膽結石。這在臨床上是經常可以看到的。

那說了這麼多,《內經》上的這一理論,對我們的實際養生,又有什麼幫助呢?有沒有一個辦法,既能養膽,又能養骨呢?當然是有的。這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刺激絕骨穴。

絕骨穴,大名叫做懸鐘穴,出自《針灸甲乙經》。取穴,就是正坐之後,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後緣取穴。此穴乃是足少陽膽經之穴,有疏通經絡,通暢少陽經氣的作用,也有強筋健骨、清熱通便、理氣止痛之能。我們平時,可以用大拇指反覆揉按此穴,對於下肢軟弱無力、關節屈伸不利,以及腿疼、坐骨神經痛等,有一定療效。同時,它還可以疏肝利膽,對於肝膽之氣壅阻於上導致的頭暈、頭痛、高血壓、咽喉痛、鼻子愛出血等,有一定療效。每天刺激200下,感覺以酸脹為適度,日久見效。

好了。這篇文說,我們就為您說到這裡。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本訂閱號微信平台sywmz2014開放,歡迎您參與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真相大白!患肺癌的人,就是這五件事沒做好
年輕時總抖腿,年老時身體一定不好!沒有例外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