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很多人不知道,自利的渴望是發菩提心的關鍵

很多人不知道,自利的渴望是發菩提心的關鍵

學過《廣論》就知道,菩提心具足二種欲求心——利他的欲求和自利的欲求。

利他的欲求透過慈愛心、大悲心、增上意樂而生起。自利心的欲求在增上意樂生起後,才會生起自利的欲求心。

自利的意思不是由我愛執生起之意,自利者增上意樂後面有很強烈想成辦成佛的意樂,後觀察我們有沒有能力,觀察出我有能力,故強烈地說我要成佛,「我要成佛」是個關鍵,他認出來佛的果位對自己是沒有一個比它更好。

若沒有認出佛果位對自己最好,那麼就有墮小乘的危險。

因為他心裡有種成佛是為他人,不是為自己。若是為自己好,應還有別的;若要選的話,則是阿羅漢比較好。若有這種念頭,墮小乘的危險很大。

所以成佛與阿羅漢中間天地的差別,要特別認出來。佛的果位比阿羅漢的果位,對自己的好處,有天壤之別。於是非常相信,自己很明白,對自己對有利的,最有意義的是成佛,這就是自利的欲求心。

但不是以我愛執,它完全沒有這個意思。就我要成佛的心來說,它完全是由增上意樂帶動起來,完全沒有我愛執。

但在生起時還是要認出來,對自己最好的,還是成佛的果位,認出這個就是自利的欲求。二個欲求心都具備時,則產生世俗菩提心。

所以說 「其中世俗,謂許誓以悲心,現前拔濟所有有情,為饒益眾生故,思惟願證成佛。以欲求無上正等圓滿菩提行相,初發起心」。

唯一饒益眾生的緣故是成佛,成佛是完全饒益眾生的意樂發動起來,但對佛果位也要認出成佛是無上正等,無上正等無論對自利或對他利,沒有比它好的。若生起,則是世俗菩提心。

好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卡智慧 的精彩文章:

讚美讓你不爽的人,有這三大好處
怎樣把握與人交往的度?猶若初識

TAG:唐卡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