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臨終前,為什麼非要殺死魏延,卻放過了黃皓?原因不簡單

諸葛亮臨終前,為什麼非要殺死魏延,卻放過了黃皓?原因不簡單

諸葛亮臨終前,為什麼非要殺死魏延,卻放過了黃皓?原因不簡單

導語: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未出道時就將自己與「管、樂」相比,立志要做出將入相的人物,最後的歷史也表明,他是說到做到的,從公元207年作下隆中對,他一路走來,幫助劉備先得荊州再得益州,最終創建了蜀漢,實現了他的初步構想,雖然最後也沒能一統三國,但是執掌蜀漢10餘年,期間南平蠻夷,接著又五伐中原,最終命隕沙場,算是沒有辜負自己年輕時的一腔抱負。

諸葛亮很早就沒了雙親,十幾歲的時候跟著叔父往南方躲避戰亂而來到了荊州,不久之後他的叔父又因病去世,由此他不得不親自耕種過活,並在閑暇之餘刻苦攻讀,他天資聰慧,不管是儒家經典、兵法典籍還是奇門遁甲之書,他都能夠融會貫通,深解其中的奧義,並且立誓要成為像管仲、樂毅那樣的人傑。但是周邊的人大都覺得他夸夸其談,只有他的好友徐元直等人認可他的能力和志向。

諸葛亮遲遲等到27歲才出仕,主要是因為他在觀望,尋找合適的人選。以他的志向,若是出山,必定要做主公帳下的第一謀士,可這談何容易。當時他本可以憑藉著和劉表的親戚關係直接進入荊州的權力層,但是一來劉表帳下能人很多,二來劉表又是個昏弱之主,所以他不願意去。除了劉表,當時能夠投靠的就是曹操和江東,這兩個陣營的主公都很有能力,可帳下謀士如雲,諸葛亮去了甚至都難有一席之地,所以他才在最後選擇了劉備,因為劉備是一個有能力,又缺乏人才輔佐的潛力股。

二人因為相互需要,因而精誠團結,他幫助劉備打下了半壁江山,作為回報,劉備也順理成章地讓其成為了第一功臣,二人之間的關係也堪稱是君臣典範。劉備去世後,他就接手了朝廷大局,一面治理內政,一面厲兵秣馬,由於國力的限制,他雖五次向曹魏發起挑戰,但都失敗了,自己也因為過度勞累而病死在了前線。我們知道,諸葛亮在臨終前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比如指定接班人,布置撤軍等等,還有就是計殺魏延。

我們知道,魏延死於謀反罪,但其實這都是欲加之罪,若是他想謀反,早就投降了曹魏,而且戰敗後更不會往漢中方向逃了。而且他鎮守漢中10餘年,戰功赫赫,是蜀漢的一大支柱,他的死其實讓劉禪損失很大,後來的歷史也表明,對政權造成最大危害的人是黃皓而不是魏延,那麼為什麼他非要殺死魏延卻放過了黃皓呢?原因讓阿斗膽寒。

首先,魏延是不得已而除之,雖然孔明也相信他的忠誠,但是此人脾氣暴烈,和同僚的關係都很差,當時他就表示不願撤軍,若是軍權在他手上,他必然會率軍進行北伐,結果是蜀漢最後的精銳喪失殆盡,所以孔明不得已才設計將其殺死。其次,黃皓在當時還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內侍宦官,並沒有像後期那樣禍亂朝政,就算孔明真的神機妙算,也無法知道後來的劉禪會寵幸這樣一個閹豎之人。

結語:諸葛亮的一生堪稱完美,他盡到了一個臣子所以應盡的本分,也獲得了身為臣子能夠獲得的所有榮譽,並且在千百年來一直受到推崇和敬仰。但是他畢竟也是人,也總有判斷失誤的時候,比如他除掉魏延就是一個很大的敗筆,因為其實還有更好的方式來處理魏延的問題,也不至於讓蜀漢失去這麼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靜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備23歲起兵,為何蹉跎半生卻一事無成?龐統先生一語道破真相
司馬懿臨終前大呼四個字,司馬昭聽後,到死也沒敢稱帝

TAG:小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