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5歲男孩偷東西,這位寶媽的做法,被幼兒園當成教學案例

5歲男孩偷東西,這位寶媽的做法,被幼兒園當成教學案例

樂樂今年5歲了,雖然是男孩子,但是樂樂從小就特別的聽話、乖巧,所以一直特別招人喜歡。但是最近樂樂的媽媽卻接到了兒子託管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老師一開口說的話就特別讓人震驚,老師說樂樂在幼兒園偷拿了東西!一聽老師這麼說樂樂媽首先就表示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兒子絕對不會偷東西,所以要求老師拿出證據來。

隨後老師給樂樂媽發來了教室里監控拍下的一段視屏,樂樂確實拿走了教師擺放的裝飾物,那個卡通形象是幼兒園專門找設計師設計的獨一無二的卡通形象,也是幼兒園的形象大使,在幼兒園內隨處可見這樣的玩偶形象,孩子們也非常的喜歡。

第二天樂樂媽就帶著樂樂去把玩偶還給了老師,老師也沒有生氣,而是提醒樂樂"以後可不能在偷東西了",但是樂樂媽對老師的這種說法卻非常的不滿意,認為老師給樂樂扣的這頂帽子太大了,會影響到孩子心理健康,寬且經過樂樂媽的了解,在孩子的心裡只是想讓這個玩偶在自己家裡呆幾天,沒有想不歸還的意思。

所以樂樂的媽媽認為老師不能用"偷"這個詞來標籤自己的兒子,要知道孩子在8歲之前是沒有明確的私人物品這個界限,所以孩子本來無意識的行為被放大之後,甚至被貼上標籤,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小的陰影,就像是給孩子心理埋下了一顆種子,隨著孩子心中的種子生根發芽,孩子也可能會跟著這顆不良的種子像不好的方向發展。

樂樂媽的這一番話被幼兒園的院長聽到了,認為樂樂媽說的非常有道理,並且嚴厲的批評了自己的老師,還將樂樂媽的這番言論當做教學案例,以後開家長會或者教育自己的老師時,都會被拿出來說。

當孩子誤拿了別人的東西,家長應該怎麼做?

首先家長要明白,在孩子的世界裡可能還沒有明確的界限來規定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而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孩子本能就是希望他們能離自己更近一些,甚至拿回家放在自己的身邊,孩子的這些行為都是無意識的。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把這個問題擴大到"偷"這個層面上來,並且還要趁熱打鐵告訴孩子,什麼東西是屬於大家共有的,什麼東西是屬於自己的,讓孩子有一個簡單的心理概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 的精彩文章:

培養孩子責任感,這兩點家長必須給孩子,否則功虧一簣
笨家長才會對孩子「講道理」,治理孩子壞習慣,這個方法才是上策

TAG: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