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要麼撒謊,要麼保持沉默:《信號》,一本納粹雜誌的二戰敘事

要麼撒謊,要麼保持沉默:《信號》,一本納粹雜誌的二戰敘事

文|孫崴 馬玉虎

《信號》雜誌每期的首要位置往往要留給政論文章或重大時事新聞。《信號》雜誌不會放過任何改變被佔領區人民觀念的機會。例如在英國皇家海軍為了避免法國艦隊落入德國之手,實施「弩炮」行動,對前不久的盟友開火後,1940年第11期《信號》就以「奧蘭!」為標題進行了報道,意圖讓包括法國人在內的讀者擦亮眼睛,認清英國人的背信棄義。

對軸心國陣營中其他國家,尤其是義大利的軍事行動進行報道也佔用了《信號》雜誌的部分篇幅。實際上這些盟友對於軸心國陣營的貢獻程度,遠低於他們在《信號》雜誌中所佔用頁碼的比重。不過《信號》還是不吝用讚美的語言來肯定這些國家的戰績,比如義大利軍隊1940年對於英屬索馬利亞曇花一現般的佔領。

為了避免人們將《信號》當作一本冷冰冰的政治宣傳工具而心生厭惡,每期雜誌都會拿出大約1/ 3的篇幅刊登電影、文藝演出、藝術品、旅遊、時裝、美容、體育賽事、民用科學研究以及笑話和漫畫。這樣一方面可以讓處於戰時憂慮的人們得到一絲放鬆,從而贏得更多讀者的好感,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德國統治下的歐洲可以繼續享受歌舞昇平的日子。

為了煽動法國人對英國的仇恨,《信號》對 1940 年的奧蘭事件著重進行了報道

雖然《信號》雜誌並不以盈利作為目的,但是也接受商業廣告。毫不令人意外的是,在上面刊登廣告的都是德國廠商,廣告內容包括飛機、機床、施工車輛、無線電設備、化工產品、辦公用品等等。考慮到《信號》的發行範圍和主要受眾,這些廣告與其說是促銷手段,倒不如說是對德國工業實力的炫耀。《信號》也曾試圖在法國等地尋找廣告客商,但卻無人響應。

也許是吸取了戰前對外宣傳的教訓,《信號》雜誌刻意淡化了種族主義問題。不過也有例外。當法國戰役塵埃落定之後,《信號》不可避免地在文章中談論了法國戰敗的原因,其中既有事實,也有幻想。雅利安人的種族優越感是德國人的主要幻想,而通過顯示法國戰役時俘獲的非洲士兵照片,流露出毫不掩飾的沾沾自喜,這是《信號》少數公然進行種族主義宣傳的例子之一。

鑒於蘇德兩國此時正處於合作期,因此1940年的《信號》雜誌非但沒有出現任何貶低蘇聯和斯拉夫人的言論,反而是刊登了一篇論述德國與俄國交往歷史的文章。文章最後的結論是:兩國之間如果發生戰爭,不會有勝利者。這篇文章顯然只是想要向讀者解釋一下為什麼納粹德國會同他們一直想要消滅的布爾什維克俄國在1939年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沒有料到其結論卻是一語成讖。

《信號》在1940年最初的幾期中淡化了反英宣傳,因為在法國淪陷後,希特勒仍希望與英國達成協議。當與英國媾和的希望日益渺茫後,《信號》在夏末秋初加大了有關不列顛空戰的報道,但對這場空中戰役的最終失敗從未予以承認。

由於不列顛空戰沒有取得預期的勝利,並導致在英國本土登陸的「海獅」計劃無限期推遲,《信號》遇到了它問世後的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在以後的時間裡越發嚴重:一本為了美化德國的勝利而設立的宣傳刊物,怎樣才能在沒有新的勝利可供報道的情況下,繼續引起讀者的關注呢?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江戶幕府對美「賣國」,對京都朝廷有什麼影響?天皇的兩難選擇
深受日軍之害的麥克阿瑟為何要力保天皇?一組數據看出天皇重要性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