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稱此人是「近代勝日第一人」,若朝廷重用他,日本將輸得徹底

日本稱此人是「近代勝日第一人」,若朝廷重用他,日本將輸得徹底

晚清政壇風雲動蕩,深受列強毒害,許多人都認為袁世凱曾有機會挽回頹勢,幫助中國度過危機, 袁世凱也是對日作戰的第一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說法呢?

袁世凱曾在朝鮮帶兵擊敗過日本,回國以後操練新軍,以和平方式逼迫清廷退位,在朝鮮的輝煌成了眾人推崇袁世凱的重要原因,不過對他來說,真的是成也朝鮮,敗也朝鮮。

中國與朝鮮日本淵源極深,很長一段時間內,朝鮮都是中原王朝藩屬國,依靠中原勢力的保護才得以生存,而日本自明朝萬曆年間,多次與中國交手,朝鮮則成了中日武力交鋒的試試驗場。

日本資源匱乏,從而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

朝鮮被日本當做侵略中國乃至東亞的跳板,朝鮮自身實力弱小,只能尋求宗主國幫助,萬曆年間,大明王朝曾不遺餘力挽救朝鮮,與日本展開大戰,從此拉開了中日爭鬥的序幕,截止清朝滅亡前夕,中日雙方爆發過三次大戰,每次都是日本野心膨脹,主動挑起戰爭。

日本向來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國家,一旦羽翼豐滿,就想四處挑釁,與之鄰近的朝鮮則成了倒霉蛋,一來朝鮮弱小,日本打下朝鮮可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軍事力量,中原萬曆年間,明朝國力漸衰,日本卻得到了全面發展,豐臣秀吉平定戰國紛爭,野心逐漸膨脹,將目光對準了朝鮮,大手一揮,20萬士兵出擊朝鮮,朝鮮自知不敵,急忙向大明求助,萬曆皇帝決定出兵幫助朝鮮,雙方展開長達7年的拉鋸戰。

後來日軍首領豐臣秀吉暴病而亡,日軍撤兵,明朝取得慘勝,朝鮮李氏王朝得以守住江山,十分感激明朝援助,尊明朝「永世的父國」,因此朝鮮上下對明朝十分恭敬,即便明朝滅亡以後,朝鮮還繼續實行崇禎紀年。

時光流轉,晚清末期,袁世凱從幕後走向台前,滿清作為少數民族,不只在漢人心中不是「正統」,朝鮮人也一直將滿清視作「夷狄」,堅決不向清朝俯首稱臣,甚至決定為大明報仇,後來清朝出兵征服朝鮮半島,朝鮮不得已只能認栽,與清朝建立宗藩關係,朝鮮清楚自己的實力,對滿清唯命是從,曾有外國人請求與朝鮮通商,朝鮮統治者表示只有得到清軍許可之後才能開放。

如果將中華大地擬人化,東北乃至朝鮮就是中國的左膀右臂,朝鮮與東北生死相依,因為一些歷史原因,朝鮮對中原王朝充滿敬佩,毫不懷疑中國的保護能力。

不過世事變遷,進入十九世紀中期以後,清朝勢力急轉幾下,與列強交手無一勝績,不斷向英法等列強割地求饒,沿海一帶被迫開放了數個通商口岸,香港、澳門等徹底淪為殖民地,一個連自保都做不到的國家,如何分出精力照顧小弟,朝鮮第一次對大清的實力產生了質疑。

與此同時,朝鮮內部也分裂成兩部分,一部分繼續效忠清朝,另一部分則轉頭靠近日本,朝鮮新興勢力認為投靠日本才是出路,懇請上層脫離長久以來的清朝控制,這些人敢說敢幹,繼承了日本軍國主義思想,1884年,少壯派發動政變,處死了大批保守人士,這就是朝鮮歷史上有名的甲申政變。

朝鮮的這場政變,間接給了袁世凱上位的機會,清朝為了「保護」朝鮮,一直在當地設置駐軍,當然這些人都是朝鮮王室主動請求而來,19世紀末,資本主義列強在全世界建立殖民統治,弱肉強食的時代到來了。

雖說實力弱下,朝鮮李氏政權也不想坐以待斃,1882年,朝鮮就已經動蕩不安,漢城士兵聯合百姓攻入王宮,朝鮮向中日雙方求援,清廷接到求救消息之後,即刻命大軍開赴朝鮮,年僅23歲的袁世凱隨軍前往,當時袁世凱還是一個無名小輩,朝鮮的政變給了他露臉的機會。

清軍第一次出兵時,袁世凱就顯現出了卓越的軍事天分,上層評價袁世凱「治軍嚴肅,調度有方」,每次大戰都沖在最前面,他的勇敢感染了部下,兵變很快就被平息,功成之後,袁世凱駐守朝鮮,協助朝鮮操練軍隊,與眾多朝鮮高層成了忘年交,清朝遠道而來的軍隊也成了袁世凱的「嫡系」部隊。

兩年以後,朝鮮再次爆發危機,「開化黨」人士親近日本,得到日本支持以後,聯合上百名日軍精銳控制王宮,史稱「甲申政變」,開化黨派重新組閣,出台了眾多新規,首要條件就是撇清與清朝之間的關係,獨立建國,同時接受日本援助,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甲申政變實質上就是親清派與親日派之間的鬥爭,同樣也是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憲政革命,一定程度上具有進步意義,然而開化黨雖然想確立君主立憲制,找來日本作為外援顯然勢力太過弱小,日本駐軍總共才有200多人,清軍則有4000餘人,面對人數上的絕對優勢,袁世凱在得到消息之後,急忙向上級吳長慶彙報。

起初吳長慶顧及到外交影響,不敢擅自動手,即便保守派跑到清軍大營哭訴,請求清軍幫助時,吳長慶也沒有絲毫行動,此時袁世凱仔細分析局勢,在吳長慶左右為難的時候,極力勸說吳長慶出兵,自願帶兵前往,為了打消吳長慶的顧慮,袁世凱承諾所有後果由自己承擔,絕不牽連其他人。

年輕的袁世凱充滿熱血,勝利是大家的,失敗則獨自承擔,袁世凱之所以這樣果敢,自然有自己的打算,參加過一次朝鮮內鬥的袁世凱,十分清楚日軍在朝鮮的真實實力,充滿信心的袁世凱率領上千名清軍,聯合保皇派一起沖入皇宮,經過數個小時的戰鬥,輕易解決了實力弱小的開化黨,重新奪回控制權,開化黨當政三天以後宣告滅亡。

袁世凱指揮得力,擊退日軍,維護了清朝宗主國的聲望,同樣粉碎了日軍侵略朝鮮的陰謀,暫時緩解了中日正面衝突,事態平息以後,清軍沒有繼續追擊,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與日本簽訂合約,規定如果朝鮮日後爆發戰亂,請求雙方派兵的話,應該事先給予對方通知,這項條約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日本崛起,日本開始與清朝正面對抗。

袁世凱則成了最大贏家,政變結束以後,26歲的袁世凱被朝廷欽定為「駐朝鮮總理」,儼然成了清朝在朝鮮的最高領導人,在此期間,袁世凱時常出入朝鮮皇室,明確大清朝的地位,為何袁世凱會在朝鮮取的巨大成功呢?

首先得益於袁世凱見識超前,能清楚地分析戰局,清軍捲入爭鬥時候,朝廷還沒有想到解決辦法,袁世凱就已經想到了對策,很快就結束了叛亂,幾乎沒有動用清朝國內一兵一卒,得到了朝廷高層賞識。

此外還要「感謝」日本的成全,甲申政變期間,日本駐朝鮮最高領導人為竹添進一郎,此人只是一個外交官,歷史記載竹添進一郎為人首鼠兩端,與清軍首領吳長慶交往密切,顯然不是一個強硬派,可見袁世凱的對手實力並不強。

還有就是日本國內政策影響,政變期間日本正處於明治維新關鍵階段,軍隊還為改革完畢,此次進入朝鮮並沒有引起日本人的重視,僅僅派去了數百人而已,如何對抗清軍上千人馬,這對袁世凱來說無疑撿了一個大便宜,而「對日第一人」也只是誇大其詞而已。

憑藉出色的表現,政變後的袁世凱雖然不是朝鮮皇族,卻活得十分風光,不過好日子沒過多久,1894年,朝鮮再次爆發內亂,袁世凱判斷失誤,差點陷入敵手,逃脫以後灰溜溜的跑回國內。

僅僅過了十年,日本就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清軍再也不是日本人的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小官修墓,見石碑上12個大字,竟是千年前諸葛亮預言,句句應驗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