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外國人說:現在開戰足以滅亡日本,清廷不聽,失去戰機後全軍覆沒

外國人說:現在開戰足以滅亡日本,清廷不聽,失去戰機後全軍覆沒

近代的大清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情況,但其實將時間再往前推一些,我們會發現,大清朝不但不至於被壓著打,甚至是有著還手之力的。在甲午戰爭發生的十年前,中國與日本之間曾發生了一件事,有許多人認為,那個時候是對日本開戰的天賜良機。當時所發生的事情便是長崎事件。那麼,如果真的提前十年開戰,是否真的能贏得了日本海軍呢?

長崎事件是個什麼事件呢?其實就是大清水兵到日本嫖娼所引發的事件。一八八六年的時候,大清海軍應邀到日本訪問,於是便開著四艘軍艦進入了日本的長崎港。

在訪問中途的閑暇時刻,大清水兵卻來到了長崎妓院尋歡作樂,但是也許是因為雙方的語言不通,也許是因為水兵的嫖資不足,雙方起了衝突。也引來了日本警察,但是大清水兵並沒有就此作罷,還與警察起了衝突,雙方大打出手,導致兩敗俱傷,這次打架也絲毫沒有任何的手下留情,從而導致其中死傷人數達到了十人。

這件事很快也就傳到了上面人的耳中,在得知這件事情以後,大清水師總教習,也就是英國人琅威理十分震怒,於是就請求水師提督丁汝昌能夠給日本人一點顏色看看,炮轟長崎。丁汝昌也馬上向李鴻章請示了,可算還有個腦子沒有被憤怒沖昏頭的李鴻章,李鴻章就表示,不用這麼大動干戈,這件事最好還是應該使用外交手段來解決,雙方按死傷人數及程度賠償醫藥費就行了。

但是也有一些人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覺得,這原本是與日本開戰的最佳時機,如果選在這個時候與日本開戰,如果琅威理不走,那麼定能成功。

琅威理是什麼人呢?為什麼有他的支持就一定能成功呢?他是資深海軍軍官,在一八七七年的時候,他來中國送購戰艦,由於看上了他的軍事指揮才能,李鴻章極力留下了他,於是他就被高薪聘請,留在了中國。

不過其實琅威理並不是第一個被大清僱傭的外國人,清朝甚至有點喜歡聘請外國人來做事情,比如當時的海關總稅務司總管、大清訪歐使團團長等都是由外國人來擔任的,並且在一段時間的觀察下,大清也覺得這些洋人做事還是非常靠譜的。

對於日本,琅威理本人是個非常主戰的人。在這次事件中,他其實是非常希望與日本開戰的,他覺得這次的戰爭是可以打得日本海軍發展往後延後幾十年的。因為當時由於造船廠並不多,所以日本海軍船隻數量非常稀缺,而且他如此強烈地想要開戰的心,也可以看出對於這次能夠擊敗日本他是有著很大的把握的。

不過,卻因為李鴻章的外交方式比較保守,使得當時並未爆發預想中的戰爭。在這件事平息以後,琅威理繼續呆在北洋水師工作了四年的時間,在此期間,他又去英德兩國收購了「致遠」、「經遠」、「靖遠」、「來遠」號,也正是完成了北洋水師的組建。

一八九零年,他失去了副提督職位,也不被重用了,於是很快他就辭職回國了。又過了四年,甲午戰爭就爆發了,在這次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這次的失敗又讓人們想起了過去的洋教頭琅威理。如果有他在,北洋水師能贏嗎?

在琅威理任職期間,在一八八四年的時候,中法打過一場海戰。但是在那場戰爭中,南洋水師完敗。南洋水師與北洋水師走的都是差不多的模式,而且南洋水師當時也與北洋水師一樣請的是洋教頭,但最終的結果呢?還不是失敗了。所以,一個洋教頭的存在又怎麼能力挽狂瀾使得北洋不走南洋水師的老路呢?

當初在長崎的時候,他之所以主戰,主要還是由於他對水師軍艦的自信。儘管當年在長崎,琅威理之所以主張對日開戰,是出於對大清海軍堅船利炮的自信。而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還沒有成立,但是憑這些就能斷定日本海軍在北洋水師面前不堪一擊,也有點太過於自信了。儘管日本的聯合艦隊成立時間比較晚,但是大清北洋水師成立時間也僅僅是比日本的早一年而已。

或許有些人還是會抱有樂觀自信的看法,但是,在甲午戰爭開戰前,大清又何嘗不是抱著這樣的自信才應戰的呢?但最後的結果卻是一敗塗地。或許還有人抱有洋教頭不走的話,北洋就不會覆滅的念頭,舉一個例子就可以反駁了,那就是琉球戰役。

這次戰役是日本再往前推二十年的而是會拿大清試刀,琉球原本是大清的屬國,在一八七一年的時候,由於語言不通的問題一些琉球屬民遭到了台灣土著居民的殺害。原本這件事與日本沒有任何的關係,但是日本卻將此事作為了他們試刀的好機會。於是在三年後就以這件事情為借口發動了「牡丹社事件」。

在日本猛攻下,清朝不得不開始和日本談判,最後的結果就是用五十萬銀兩讓日本撤軍,並且還間接承認琉球歸屬為日本。這次事件是日本第一次在中國撈取好處,也大大增長了日本攻擊中國海軍的自信。

在收集了許多關於大清的情報以及對此做出不少分析以後,日本軍官都認為大清的官員們都普遍愚陋腐敗,所以大清的政治與日本來講落後了許多,這個政治落後的國家在軍事上必然只是一隻紙老虎而已。也正是抱著這樣的自信,他們開始籌備起了甲午戰爭。

於是二十年後,中日有一次在海上會面了。日本聯合艦隊很快就發現了北洋艦隊的弱點,最後一舉取得了成功。甲午戰爭的失敗,顯然是體制的失敗。

在打造海軍的過程中,兩國有著天壤之別。大清財大氣粗,什麼都靠買,軍艦靠買,武器靠買,連人都靠買;但日本都是自己造,軍艦自己造,武器自己造,人也是自己培養。當時的高層沉迷洋務運動,一味學習西方,卻只是浮於表面的學習,根本沒有學到其中的真諦與精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一農民挖水渠,無意間發現一把兩千年前的劍,死前說:上交國家吧
權臣讓皇帝禪讓,小皇帝說:你做夢,我氣數未盡,權臣上位後慘死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