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與孝庄下嫁有關嗎?

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與孝庄下嫁有關嗎?

孝庄

多爾袞也想要皇位,可形勢不允許,只能退而求其次。


突然出現的權利真空,大家都想躍躍欲試

皇太極生前沒有立儲君,而是以四王共同治理國政。等到皇太極去世,維持滿清統一的紐帶突然中斷,權利出現真空,統治集團需要尋找新的代理人。

議定新君時,豪格與多爾袞都是熱門人選,雙方各有優勢。

按照推舉制的原則,就能力、威望、實力與地位等因素而言,多爾袞應該當仁不讓。

多爾袞

可此時的情形,已經與皇太極上位時大不一樣,如今的大清不是當年的後金。在思想觀念、組織結構、決策與執行上,大清已經明顯漢化。為此,兩黃旗的大臣堅決要求立皇太極的兒子為新君。

豪格作為四大親王之一,又兼具皇長子身份,使得他具備其他宗室所沒有的優勢。他的支持者之多,也是多爾袞必須顧及的力量。

還有一個對多爾袞不利的因素:兩黃旗的將士與多爾袞兩白旗之間曾有過裂痕,兩黃旗八大臣特別不願意看到多爾袞繼位。

豪格


具體的勢力對比

兩白旗全部擁戴多爾袞;兩黃旗中,有兩位重臣支持多爾袞;

豪格雖有身份優勢,卻只有七個牛錄是其嫡系部隊,加上擁戴皇子的兩黃旗八大臣,主力部隊還是不足兩個完整的旗;

手握兩紅旗的代善,態度模糊,很有可能只是為了保住既得利益而不願得罪人;

鑲藍旗的濟爾哈朗,牆頭草,一面表示支持皇子,一面表示要和多爾袞商量。

皇太極

在這種實力對比中,各方都能感受到形勢嚴峻,都會產生投鼠忌器的心裡。多爾袞如果強行上位,一定會遭到強勁反彈,到時大清就會四分五裂。權衡利弊,多爾袞不敢冒險,轉而尋求與兩黃旗的合作。


無可奈何的妥協

皇太極去世後第五天,在新皇帝的推舉會議上,索尼與鰲拜首先提出,應該立皇子。多爾袞怒斥他們沒資格說話,令他們退出會場。

隨後,阿濟格與多鐸提議,應該由多爾袞沿襲大統。多爾袞沉默,沒有表態。

多鐸又說:「如果多爾袞不願意,就立我為皇帝,因為多鐸的名字出現在太祖遺詔里。」

多爾袞立刻反駁:「太祖遺詔裡面也提到豪格的名字,不止你一人。」多爾袞的高明之處在於反駁多鐸時,也將豪格排除在外。

多爾袞

於是,多鐸提議:「既然我不行,那就立長,讓代善當皇帝。」

代善立即表示:「多爾袞如果同意繼位,那肯定是國家之福。既然他不願意,就應該立皇子。豪格是長子,應該繼位。」代善這個表態很厲害,在不經意間「將軍」多爾袞。

豪格說:「我福小德薄,難堪重任。」說完,便轉身離開會場,「定策之議,未即歸一」。

這時,兩黃旗擁戴皇子的大臣開始躁動。

見此情形,代善說:「我已經老了,早就不太過問國事了,現在哪還有精力管這事?」隨即起身離開,阿濟格見多爾袞繼位無望,也跟著離開了。

代善

留在會場的多鐸不表態,濟爾哈朗也一言不發。多爾袞當機立斷表態:「大家說得很有道理,我也贊成皇子繼位。現在豪格既然主動退出,就應該立福臨為帝。他年紀小,由我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大,等他成年後再歸政。」

多爾袞的提議,滿足了多數人的意願,立即獲得通過。

順治

孝庄在這個過程中有所行動,卻起不到決定作用。至於太后是否下嫁,缺乏史料依據。多爾袞放棄皇位,順治繼位,從根本上說,是滿清旗主王爺勢均力敵的產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秋媚 的精彩文章:

和珅參加鄉試,連舉人也沒考上,為何還能得到乾隆的提攜?
文成公主入藏後地位崇高,卻沒有生下子女,最後她的結局如何?

TAG:陳秋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