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絕對不是因為怕匈奴才修建長城!這才是修長城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絕對不是因為怕匈奴才修建長城!這才是修長城的根本原因!

長城,是以城牆為主體,連同大量的城、障、亭、燧相結合的防禦體系。城牆是一道十分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主要是限制敵人的騎兵突襲。城牆一般修建在山嶺或者深谷的旁邊,而城池則是建立在草原、荒漠等沒有天險的地方。

秦始皇絕對不是因為怕匈奴才修建長城!這才是修長城的根本原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城這裡指的是和長城緊密相連的軍事要塞,軍民同駐,軍民結合共同防禦。在秦始皇三十三年,秦皇嬴政命令大將軍蒙恬「城河上為塞」,設置四十四縣,就是在沿著黃河修築長城的同時,同時修建了許多城塞,對重點地段加強防禦。

障指的是在邊塞險要地區所設立的城堡,障和城不同,城比障大,而且城駐軍也住民;障的規模要比城小,障內只駐軍不住民,主要用於加強險要之處的防守,城和障都是長城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有了城和障,長城的防禦作用才能充分的得到發揮。

亭、燧也是長城的配套建築,亭指的是邊境上監視敵情的崗亭,燧指的是報警的烽火台。亭、燧往往都是結合在一起,一般都是設立在高處,相距十里左右一個。

秦始皇絕對不是因為怕匈奴才修建長城!這才是修長城的根本原因!

秦代之所以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建長城,並不是因為秦軍羸弱,不敢和匈奴對抗。而是因為農業經濟和北方游牧經濟之間的矛盾所致。農業生產需要的是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這樣才能利於農作物的耕耘和收穫;游牧民族則是居無定所,追逐水草,飄忽不定。向奴隸制轉變的匈奴是極其具有侵略性的,中原大軍出擊,匈奴則遠遁,中原大軍以撤,匈奴就會再次南下侵擾。

匈奴這樣一直打「游擊」,對中原地區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威脅。匈奴經常趁著邊境守備力量不足的時候南下侵擾,如果皇帝不發兵救邊,那麼邊境的人民就會感到絕望,從而產生投敵的心思;如果發兵救邊,出兵少的話打不過匈奴人,如果大規模出兵,還沒等部隊走到邊境,匈奴就得到消息後遠遁而去了。大規模出兵的花費可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又起不到太大作用,等國家把部隊一撤走,匈奴又會再次南下。這就是自從戰國以來,秦、燕、趙三國大修邊境長城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絕對不是因為怕匈奴才修建長城!這才是修長城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雖然可以東滅六國,南平百越,威震四海。秦國可以擊敗匈奴,但是沒辦法消滅和征服匈奴,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匈奴的生活習性,那麼就沒辦法從根本上去除匈奴這種飄忽不定、神出鬼沒的侵擾。秦始皇為了一勞永逸,於是大修長城,確保邊防的安全,一方面再從軍事上對匈奴進行沉重的打擊。

秦軍和匈奴相比,軍備優良,訓練有素,車、步、騎配合天下無雙,但是機動性不如匈奴騎兵。匈奴則善於賓士突襲,不善於攻城。利用匈奴這個弱點,秦始皇以萬里長城作為邊境的屏障,限制匈奴騎兵的活動,而秦軍藉助萬里長城的防禦,終秦之世,沒有匈奴大規模的侵犯邊境的事情發生。

秦始皇絕對不是因為怕匈奴才修建長城!這才是修長城的根本原因!

萬里長城不僅包圍了秦代的邊境安全,而且對邊境的開發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秦沿著長城設立了隴西、北地、雁門……等十二個郡,這些地區在長城的庇護之下人們安居樂業,土地得到開發,農業得到發展,特別是河南地和黃河沿岸,很快的就成為了新的經濟繁榮區。

從秦代以後,萬里長城在許多王朝的修繕和擴建下,規模也變得越來越巨大,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的奇蹟之一,至今仍舊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