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洛陽一隋朝古糧倉發掘,揭示貞觀之治,並非歷史李世民一人之功

洛陽一隋朝古糧倉發掘,揭示貞觀之治,並非歷史李世民一人之功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出現的經濟、文化大繁榮的局面,在這期間,人民安居樂業,整個國家歌舞昇平。總之這個局面是老百姓最想要的,所以對李世民讚譽有加,不過貞觀之治的功勞,卻是不能完完全全算在李世民的頭上。

唐朝的繁榮是建立在隋朝之上的,雖然隋朝只存在短短的三十多年,但是對於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這就不得不提隋朝的兩個皇帝,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了。

隋文帝開皇九年,全國的開墾田地1944萬頃,到了隋大業中期,開墾田地更是達到了5585萬頃。而唐朝到了天寶十四年,才開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時全國有人口890萬戶,而唐太宗一直到死全國才有380萬戶,國家的差距可想而知。

隋朝在各地都建有糧倉,其中比較大的要數興洛倉,回洛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儲存的糧食都是在百萬石以上。貞觀十一年,監察御史對李世民說,隋朝留下來的糧食布帛到現在還在用,可那個時候隋朝已經滅亡二十多年了。

1969年洛陽發掘了隋朝的一個糧倉,其面積達到45萬平,裡面有著259個糧窖。其中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碳化的穀子50萬斤,由此可見隋朝的強大。不過隋文帝和隋煬帝前人栽樹,倒是讓李唐後人乘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小宇宇 的精彩文章:

晚年的伽羅,對一夫一妻制竟有如此執念,連大臣房裡的事都打聽!
他是楊廣最恨之人,教出四路反王,親弟弟都被帶壞!

TAG:歷史小小宇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