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隨大唐同興亡的吐蕃王朝你了解多少?是敵還是友

隨大唐同興亡的吐蕃王朝你了解多少?是敵還是友

盛唐崛起於四周異族的累累屍骸,東突厥、西突厥、新羅、高句麗、契丹、回紇、吐蕃等等,眾多番邦裡面,唐朝和吐蕃交流的最為頻繁,文成公主入藏就是最好的證明。唐朝和吐蕃分分合合,有一段時間休戚與共,有一段時間打生打死。有意思的是,唐朝的興亡和吐蕃的興亡差不多是同步的。

吐蕃是古代藏族建立的一個高原王朝,是西藏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第一個王朝,娶大唐文成公主的松贊干布被認為實際開國者。吐蕃作為內陸高原的政權,具有很大的封閉性,自己難以出去,外人難以進來,進來了也難以生存。吐蕃王朝的建立終結了小部落小政權的高原政治形勢,將高原人凝聚成一個完整群體,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文化、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方面蓬勃發展。

吐谷渾和吐蕃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並存於大唐西部,唐朝放鬆警惕讓吐蕃吞併了土谷渾,此後吐蕃勢力大漲。吐蕃王朝鼎盛時期佔據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四川的大片土地,有些是一整塊,有些是一部分。吐蕃不止和位於他東部的大唐交往,還和中亞地區、印度半島有著各種聯繫。

吐蕃最高領袖是贊普,對臣下的掌控力不如唐朝,有點類似夏商周時期的朝見效忠,由於適合牲畜和人居住的地方以及適合糧食生長的土地較少,所以也不太擔心他們反叛,因為他們沒這個資本、也不會拚命干出這種蠢事。而且吐蕃有著一些看似野蠻未開化的文化,驅使著他們相信自己的贊普。

某種程度上來說,唐朝和吐蕃是互相誰也奈何不得誰的:唐人攻上高原也無法長期居住下來,將其轉化為大唐領土,氣候、環境、經濟、糧食和百姓等種種條件都不允許;另外吐蕃人下高原最多佔領青海、甘肅、四川等地,其他地方拿下來也無法長治久安,一是吐蕃文化和中原文化格格不入無法相容,二是吐蕃本族人口不足與支撐他大規模擴張,不能很好鎮壓動亂。

吐蕃王朝的覆滅有點類似於唐朝的安史之亂,還特別地符合盛極必衰這個道理。吐蕃帝國達到的幾十年後迅速衰敗滅亡,總結起來有四個原因:一是連年的對外擴張拓土戰爭將吐蕃國力不斷削弱,吐蕃中央本土勢力無法支撐戰爭掠奪而來的廣大疆域和眾多百姓。二是內部佛苯兩教的信仰爭端讓吐蕃四分五裂,無法團結一致。三是權臣、外戚和藩鎮的爭鬥,高原部族離心離德。

唐朝在安史之亂衰弱下來,吐蕃時不時東征打秋風,掠奪中原人口和財富,絲毫沒有幫襯的意思,毫無唐太宗皇帝時期和玄宗皇帝時期共進退的盟國樣子。吐蕃滅亡於公元842年,唐朝正式滅亡於907年(好幾十年苟延殘喘,像一個傀儡,被人隨意擺布)。

吐蕃文明在滅國戰亂中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壞,國祚也比較短暫,不得不說是一種很大的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為什麼要打更你知道嗎?沒人打更又會發生什麼
春秋戰國各諸侯進行爭霸吞併戰爭,周天子在幹嘛?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