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竟然有了一個特殊愛好,結果因這個愛好喪了命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竟然有了一個特殊愛好,結果因這個愛好喪了命

秦始皇的一生曲折豐富、具有傳奇色彩,他所創立的秦王朝,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的多個「第一」。比如:修建了歷史上最長的長城來抵禦外族入侵,開創了大規模的墓葬傳統等等,大秦一統之後。雖然,只持續了短短的十餘載,但是,秦始皇的很多功勞卻是無法抹殺的,比如:車同軌、書同文等。今天,我們來說說這位帝王頗具爭議的一個「愛好」——巡遊。

秦始皇登基以後,直到他去世,在位的短短11年間,他就巡遊了五次。就連他的突然去世,也是死在了巡遊的路上。民間對於始皇帝的頻繁巡遊的說法也是莫衷一是,其中,流傳最廣泛的不外乎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秦王為了滿足自己的炫耀心理,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豐功偉績。還有一種,就是秦王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

其實,從這五次巡遊的路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他每次都要前往邊境巡查。所以,這也就表明了,親王巡遊的目的是為了國家的國防工事,讓邊的境游牧民族害怕秦王朝,從而,鞏固大秦帝國的統治。

第一次出巡:根據史記記載,這一次出巡,路程並不遙遠。從咸陽出發一直到隴西為終點。仔細觀察這一次的路線,不難發現,他關注的是西部邊陲的游牧民族。因為,這一帶與當時秦朝的中心——咸陽實在距離太近了。

因此,他此行的目的也就是為了震懾外族,加強防禦。

第二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9年,從這次出巡的路線,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這一次比上次走得更遠。按照《史記》的記載,這一次基本上走遍了大半個中國,還抽空去泰山舉行了一個封禪儀式,還藉助了一種輿論——刻石,以此來昭告天下,宣揚自己的豐功偉績。

畢竟,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位「皇帝」。是他結束了全國百姓居無定所,戰亂紛爭的歷史。然而,從他舉行的泰山封禪儀式以及其出巡的路線來看,他是想給歸附的六國一個震懾,意在打擊各國有可能存在的反撲勢力。

第三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8年,這一次出巡的路線與第二次走的路線有些相似,但是,因為趙國有一群人蠢蠢欲動,也正是這一次出遊為他帶來了殺身之禍。原來,趙國境內有民間刺客事先埋伏在路邊,準備投石刺殺秦始皇。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張良刺殺事件」,原本出生於韓國的貴族階級張良就此走上了逃亡之路,他所面臨的將是秦始皇派出的各路高手兇險程度可想而知。張良刺殺的事情之後,秦始皇又去了一次泰山,其目的就在於昭告天下:自己平安無事,大家不要做無謂的抗爭了。

第四次出巡公元前216年,這次出巡與上一次間隔了兩年。這兩年里,發生了很多的事情,國內方面,有河套地區的匈奴武裝不斷挑釁,而自己的寢宮也經常有民間刺客光顧,這些都刺激著秦始皇的神經。這次,始皇帝視察的重點區域是秦朝北部國防線,終點站是碣石。

這一次出遊其實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想要巡查邊境的情況,體察民情了解民生。另一個目的就是:尋求長生不老的妙方。並且,秦始皇在巡遊的途中還是幹了一些事情,以前六國時期,因為受黃河水泛濫的影響,各國都曾修了不同水位的堤壩,比如:鄭國渠,都江堰等。

現在六國已經統一,這些水壩的存在卻在提醒大家:各國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百姓也沒有統一的決心。因此,秦始皇就在這次巡遊的過程中,讓人把這些水壩都處理了。另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修築長城,抵禦外族入侵。

第五次巡遊公元前221年,第四次與第五次相隔的時間長達四年之久,因為,他在這四年的時間裡做了一些事情:修築長城,為了方便派兵攻打匈奴,還在全國範圍內,修建了相當於現在的高速公路「馳道與直道」。並為自己縱慾做準備,如:焚書坑儒、興建阿旁宮、修驪山陵。

但是,這個時候的秦王朝,在高壓政策的打壓下,人民已經接近了崩潰的邊緣。 因為,各地發生了一些離奇的事件,國內更是流傳著秦王朝命不久矣的言論。因此,秦始皇這次出巡主要就是想看看國內的動向,但這一次竟然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出巡,途徑沙丘意外病亡。

自此以後,這個王朝隨著秦始皇的離世,也處在了一個崩潰的邊緣。值得一提的是,秦王最終還是死在了出遊的途中,最近有史料顯示,秦王很可能是被人以投毒的方式暗害的,所以,最後在運屍的車上掩藏了大量的死魚,其實,也是為了散發毒性,使得這次暗殺更加不露痕迹。

但是,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現今的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千古一帝秦始皇,成功地向世界炫耀了他的累世功績,同時,也隕落在了其虛榮的路上,真是令人唏噓。

參考資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五次出巡路線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一女子在中國創造多個世界第一,並且,更是成為了中國的「唯一」
在這個地方,百萬鮮活生命煙消雲散,世界局勢又一次重新洗牌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