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得三法忍願

得三法忍願

得三法忍願

作者簡介: 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母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原文】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1],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章旨】

念佛觀音,至心專註。如是修行,即得無生。

【譯文】

『我作佛時,他方菩薩,聞我名字,皆得速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得不退轉。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釋義】

《無量壽經》云:「七寶諸樹,周滿世界。」又云:「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問:如何是「七寶諸樹,周滿世界」?

答曰:七寶者,莊嚴也。樹者,智慧也。七寶諸樹,即具足莊嚴的智慧德相也,或曰自心實相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者,即般若智慧遍滿法界也。

問:如何是聞我名字,「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

答曰:借我名字,悟我實際,是名「聞我名字」。世人不知「聞我名字」的義,把口舌之音聲當作「我名字」,把眼見之色相當作「我實際」。音聲求佛,色相見佛,心外求法,故不得無生法忍,故「不能即得不退轉」。

執持名號,一心專註,功夫純熟,漸至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第一法忍,音響忍。第二法忍,柔順忍。第三法忍,無生法忍。

問:如何是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

答曰:

制心一處,心無旁騖,是名第一法忍。譬如,我們「執持名號,心念耳聞」,外境現前,不隨他轉,妄念若起,亦不理睬。如此「念佛名號」,如此「聞佛名字」,是名第一法忍。

定境現前,如如不動,是名第二法忍。譬如,我們「執持名號,心念耳聞」,功至純熟,如如不動,諸緣現前,受而不受。如此「念佛名號」,如此「聞佛名字」,是名第二法忍。

親證實相,當下凈土,是名第三法忍。譬如,我們「執持名號,心念耳聞」,豁然之間,根塵脫落,於此當下,往生凈土。生入凈土,萬法平等。雞鳴犬吠,悉皆念佛。山色溪聲,無非稱名。到得這裡,是名第三法忍,亦名無生法忍。

到得這裡,「滿目青山,萬法皆空」,是名具足一切法忍,是名「於諸佛法,得不退轉」。

往生了凈土的人,回歸了自性的人,即一切相而離一切相,即離同時,無先無後,是名妙用無窮的閑人。世人皆忙,唯佛獨閑。世人皆忙,一無所得,終歸空亡。獨閑之佛,具足萬德,妙用無邊。



[1]三法忍:第一忍,音響忍。第二忍,柔順忍。第三忍,無生法忍。

得三法忍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元知訥禪師所說的十種息妄功夫
攝心是學佛第一關鍵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