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包拯為官清廉,一生忠義,大義滅親斬侄兒,為何偏對不起公孫策?

包拯為官清廉,一生忠義,大義滅親斬侄兒,為何偏對不起公孫策?

宋仁宗時期出了一個有名的清官,名叫包拯,其人黑如炭,因斷案思路清奇,每有冤案必定平反,因此被平民百姓稱之為包青天。

包拯一生忠義,為宋仁宗掃平了不少朝堂身後事,在民間戲本中所提到的皇帝身世之謎:狸貓換太子,正是由包拯破解,在包拯和搭檔公孫策裡應外合。將李辰妃接回宮中,皇帝母子團圓。

這樣一個至情至性的人,一生卻做了兩件錯事。包拯一生忠義,眼裡容不得沙子,在開封任職期間有一農婦狀告惡霸包勉殺了自己的兒子,摔死了孫子,霸佔了兒媳婦。包拯命人去查探,發現此人正是自己的侄兒,在種種證據的面前包勉百口莫辯,按宋律被包拯處斬。

民間傳聞中,包拯由其嫂子帶大的,而包勉是嫂子獨子,殺掉侄兒就相當於斬掉了嫂子的晚年依靠,因此民間戲本評說包拯雖鐵面無私但卻對家人極其殘忍。

《宋史》記載,宋仁宗五年,包拯考中舉人,因雙親年事已高,包拯主動奏請皇帝想要就近任職,直到父母年老去世以後,包拯才到開封任職。由於是家中的小兒子,包拯自幼受到了嫂子的庇佑,但卻不是嫂子養大的,斬殺包勉,雖然傷害了親人的感情,但卻完成了他平冤昭雪的心愿。

另外一個民間傳言則是包拯斬殺公孫策,在不少影視劇中都將包拯和公孫策比喻為俞伯牙和子期,兩個人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在真實的歷史上,公孫策其人的原型是包拯的師爺,宋朝第一狀師,精通醫術,善謀略,是包拯不可或缺的一個幫手。

話說包拯奉命南巡,途中碰見一具浮屍,在幾經勘察之下查出了一個匪徒,而匪徒又供出了養女孟如意。公孫策在辦案之時發現這個孟如意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由於對女兒有愧疚之情,公孫策甘願一死。償還女兒的冤孽,好在展昭求來了聖旨,才救了公孫策一命,這就有了包拯揮淚斬殺公孫策一說。

但這個說法其實是不靠譜的,公孫策其人在歷史上面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隨著影視劇的不斷深入,使這個人物深深的刻進了百姓的心中。

要談到包拯的成名,一個男人功不可沒,他就是宋仁宗趙禎。趙禎本性純良,好打抱不平,如果沒有遇到這樣的聖明之君,包拯奈何有一身本領也無處施展。

參考資料:《宋史》、《包孝肅公奏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紛紜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亞歷山大打完印度以後,如果直接東渡打中國,戰國七雄擋得住嗎?

TAG:紛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