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林改錯》之補陽還五湯

《醫林改錯》之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湯方出自清朝王清任《醫林改錯·下卷·癱痿論》,此方為治療氣虛血瘀證的名方,原文如下:

補陽還五湯:

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大便乾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

黃芪四兩(生)、歸尾二錢、赤芍錢半、地龍一錢(去土)、川芎一錢、桃仁一錢、紅花一錢。水煎服。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風一錢,服四、五劑後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懼黃芪,只得遷就人情,用一、二兩,以後,漸加至四兩,至微效時,日服兩劑,豈不是八兩。兩劑服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劑。還已病三兩個月,前醫遵古方用寒涼葯過多,加附子四、五錢;如用散風葯過多,加党參四、五錢;若未服則不必加。此法雖良善之方,然病久氣太虧,肩膀脫落二、三指縫,胳膊曲而搬不一直,腳孤拐骨向外倒,啞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雖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後,葯不可斷,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將來得氣厥之症。方內黃芪不論何處所產,藥力總是一樣,皆可用。

方歌:

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通經佐地龍。

四兩黃芪為主葯,血中瘀滯用桃紅。

補陽還五湯在現代中醫的運用中,主要是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腦卒中後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遺尿不禁;

2)、腦血管意外:腦出血、腦梗死、腦血栓形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的後遺症;

3)、小兒麻痹後遺症;

4)、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癱瘓、截癱、單癱或單側上肢、下肢痿軟者保健服用。

在中醫理論中引發血瘀的原因有多種,如熱、寒、氣滯、氣虛等,但多數還是由氣虛所致的血瘀,因氣虛不能行血,致使人體脈絡瘀阻,筋脈肌肉失養,以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小便頻數。

補陽還五湯中黃芪是主葯,大補脾胃元氣,促進氣血通行,去瘀通絡;當歸養血活血,祛瘀而不傷血;川芎、赤芍、紅花、桃仁增強當歸活血化瘀之力;地龍通經活絡。諸味共用,可以使元氣充足,血液暢行,袪瘀通絡。

此方也可製成補陽還五膏便於服用:

生黃芪1200克,當歸尾30克,赤芍50克,地龍30克,川芎30克,桃仁30克,紅花30克,煉蜜適量。

將藥材加水煎熬後濾出藥液備用,再加水煎熬,反覆3次,將三次濾出藥液合為一處繼續煎至濃縮,最後加入煉蜜調勻收膏,裝罐貯藏於冰箱。

上述藥材為10日用量,服用時每日2次,每次10~20克,溫水送服。

使用補陽還五方時應注意如下事項:

1)、應在使用前諮詢藥師或醫師;

2)、外陽還五湯(膏)性偏溫熱,陰虛血熱者禁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童兄弟的小窩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孫悟空也曾經是妖怪為什麼那麼討厭其他妖怪?
鄭梅澗的養陰清肺湯

TAG:魔童兄弟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