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器收藏不靠譜?

茶器收藏不靠譜?

「器為茶之父。」隨著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茶具的製作工藝也越來越精良。歷史上,中國茶具生生不息,幾經滄桑,幾度輝煌;現實中,中國茶具不但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飲茶的器皿,還是裝飾家居的工藝品和欣賞把玩的收藏品。

古董是藏而不用 茶器卻用而能藏

茶器之所以如此貼近生活,實則有兩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在於茶器本身的收藏門檻較低。與較為高端的收藏品相比,茶器的價格區間較大,萬元一把有之,十幾元一把亦有之。二在於茶器的實用價值。一般古董基本藏而不用,僅可作為觀賞保值,而茶器則不同。它的實際功能作用降低了收藏者的購買風險,『吃藥』在所難免,但能為所用則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當然收藏一件茶具,還應考慮它的價值所在,或實用價值,或欣賞價值,或經濟價值,或歷史文化價值。具備其中一二個價值意義,便可作為藏品。一件茶具,如果光有實用價值,而無其他價值,就只是件普通生活用具,成不了藏品。

此外,茶具收藏的意義還在於在貼近生活的基礎上,提高了生活品質。像茶器表面的雕工、書畫,可大大提升茶器的審美程度。精緻的雕刻紋路及書畫描繪,是熟練的手工藝人賦予茶器本身最基本的觀賞要素。如若茶器的製作出自名家之手,蘊含藝術家的個人創作理念及精神,則可使茶器富有文化意味。如紫砂壺面上的款,或瓷茶具上的山水圖。茶具身上所體現出的工藝及藝術價值能夠為人們提供生活中美的感受,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樂趣呢。

茶器收藏起到修身養性作用

通過對茶器的把玩、餵養及飲茶過程中的五官享受,可舒緩生活壓力,以達到明目養神的作用。

早在文人介入飲茶方式時,茶器即以小、精、雅的形態氣質獨立而出,成為文人手中的把玩件。《岕茶箋》就曾描述明人把玩茶壺的情景:「茶壺,窯器為上,又以小為貴,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酌,才得其趣。

有人說,茶壺以宜興砂者為上,茶杯則以潔白、純白為佳。觀茶色,則白瓷最宜,是眼所能見的享受。水入壺中的潺潺細水聲,悅耳動聽,是耳朵能聞的享受。所泡的茶由紫砂壺盛之,不奪香氣,飲前輕聞,是鼻子能嗅的享受。而聞香後入口品茶,則是味蕾的享受了。茶器的收藏利用,使五官對飲茶這一生活消遣有了更為直觀的體驗。而這些體驗的流暢進行,又可清心消氣,愉悅身心,使茶人在其間有所感悟,達到思想上的放鬆清零。

如此,眼、耳、鼻、舌、身、意,在茶器的收藏助推下,有了具象體驗。甚而,其中所富含的哲學意味,亦通過這一過程得以表露,是對佛理的詮釋及頓悟。

茶器收藏為室內生活空間添彩

茶器在宋、明朝文人雅士的生活中扮演著至為重要的角色。「焚香、點茶、掛畫、插花」之宋人四藝在明朝得以延續。明朝文人將品茗視為上等生活藝術。他們通過對茶具、人數、環境、氛圍的規範來表達對茶事的虔誠及熱忱,並在空間的構造上更傾向隨心之浪漫風格的塑造。也正因為如此,茶室的獨立建築才在日後成為可能。

日本至今還普遍保留有舊時茶室。他們在茶室氛圍的營造上追求一種「和敬清寂」的境界。所以,在茶室空間的設計上,封閉與開放這一矛盾兩端被融合得恰到好處。既對空間大小加以控制,又對人在接近自然及思想領悟上予以開放。而茶室中所制定的繁文禮節,則突顯了茶人精神,是一種國民素質的整體體現;然在這嚴謹之下,又擁有「一期一會」的閑雅意趣,是對自然的親近與敬畏。

如今,這種文人雅士的茶室生活正被越來越多現代人所模擬、追求。他們通過對茶器的收藏及擺設,來重現當時樸實清雅的生活場景。並藉此以茶為媒,以器會友,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為平實和善珍貴。

茶器收藏是一種任性的生活方式

茶器收藏,使藝術品為人所得更趨於生活化,並漸漸演變成一種任性的生活方式。透過其所傳遞的茶道理念,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態度及思維。

發掘日常生活中的美才是傳達藝術理念的根本,而這往往也蘊含著最為質樸的文化寓意。茶器收藏使這種發掘成為可能,並提倡一種「茶居」生活,在日常中逐步擴大影響。這或許也是近年來茶器在拍場上能持續受到關注的原因吧,它使收藏與生活之間更為貼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賞玩、物用、以禮相交
喝茶,帶給你精緻的日子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