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北京:學前教育上緊普惠「發條」

北京:學前教育上緊普惠「發條」

■落實全教會 奮進迎華誕1+1③走進北京

下午3點,伴隨著《中國功夫》的配樂,北京市世紀陽光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室外活動區踢腿、出拳、擺馬步。

這所幼兒園是海淀區世紀城社區的一所小區配套園,大部分孩子家就在這個社區。園區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在北京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由9個班擴增到11個班,現在園裡共有375名幼兒。

同時,這所幼兒園也是一所民辦園。2018年9月,該園轉型為普惠園。轉為普惠園後,該幼兒園每生每月保教費從3800元降到了750元,與同級別的公辦園收費標準統一。

在北京,很多民辦幼兒園都實現了華麗轉身。

《北京市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市普惠園在園兒童覆蓋率達80%以上。北京市教委副巡視員馮洪榮表示,目前,全市普惠園以公辦園為主體,公辦園佔比大約60%到70%,還有10%至20%的普惠園要鼓勵民辦園轉普惠。

破解「入園難」:3萬個學位如何實現?

位於東城區台基廠地區的商務部幼兒園,是一所機關自辦幼兒園。由於地處市中心,緊鄰長安街,這所幼兒園為機關和附近社區百姓子女同時提供學位,緩解了不少家長的後顧之憂。

園長張輝說:「商務部幼兒園目前有8個班,共有248名幼兒。其中,商務部機關公務員子女僅占幼兒總數的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的學位全部用於滿足周邊社區百姓的入園需求。」

「幼兒園按照就近入學原則,先招收商務部機關公務員子女,其他名額會用於台基廠社區,然後擴充到東城乃至北京市。」張輝說,近年來,幼兒園在北京市、東城區學前教育一、二、三期三年行動計劃中,收到市、區專項補助約1200餘萬元。與此同時,商務部於2015年投入2500萬元,對幼兒園進行整體抗震加固改造,先後擴充面積200平方米,擴招兩個教學班,極大緩解了轄區居民子女「入園難」問題。

近年來,北京通過在城區盤活存量、優化資源增加學前教育學位,通過自辦、委託或合作等多種形式舉辦普惠性幼兒園、擴大普惠性資源供給。2018年,本市學前教育新增學位超過3萬個,今年擬再新增學位3萬個。

新增3萬個學前教育學位將如何實現?

馮洪榮表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堅持辦園主體多元,既有教育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等提供普惠服務,也鼓勵其他形式辦園;其次,要堅持形式多樣,在過去一般規模標準辦園基礎上,相繼推出了小規模辦園、社區辦園點等;再其次,政府要加強保障。未來,北京將逐步實現公辦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四統一」標準,即質量標準統一、價格標準統一、補助標準統一、教師待遇統一,全面構建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昌平區位於北京市北部,是一個人口大區。昌平區尚處於城市化發展進程中,所以學前教育出現了需求多、需求高、壓力大、欠賬多、底子薄等問題。

「比如,在回龍觀和天通苑地區、昌平新城和未來科學城新區,由於歷史原因,造成公共服務配套發展出現了不太平衡、不太充分的問題,存在『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亟須進一步解決。」北京市昌平區教委副主任蘇俊山說。

為解決這個問題,昌平區實施「回天三年行動計劃」,針對回龍觀和天通苑地區,開工建設8所幼兒園。

2018年所有移交給教委並已註冊的幼兒園,全部於同年9月完成了轉普工作;同時,在相關部門支持配合下,完成了天通苑教育配套10所幼兒園移交整改工作,於去年11月全部實現普惠性收費。

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實惠。蘇俊山介紹,園所保教費由原來的每月2000—6800元不等,降到了每月600—750元,使老百姓真正體會到獲得感。至此,全區普惠性幼兒園116所,普惠率74%。與2017年相比提高了8個百分點。

此外,北京在學位矛盾比較突出的城鄉接合部,通過自辦、委託或合作等多種創新形式舉辦普惠性幼兒園。海淀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淀區溫泉鎮政府利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專項行動,將鎮里楊家莊村東的一處場地騰空用於發展學前教育,由鎮里出資建設,建成一所規模18個班的幼兒園。同時,與區教委達成合作辦園協議,引入優質幼兒園辦園。目前,幼兒園已經開園,緩解了溫泉地區幼兒入園難的問題。

破解「入園貴」:降費不降質如何實現

對於北京市世紀陽光幼兒園園長董燕來說,她和她的幼兒園正迎來春天。

儘管幼兒園的收費下降了,但是經營並沒有受到影響。董燕說,按照市、區兩級對普惠幼兒園的補貼標準,每生每月享受市級補貼1000元、區級補貼500元。「市級補貼每個月到賬一次,2019年整年的區級補貼已經在2019年1月到賬。政策在經費上的支持保證了幼兒園轉型平穩過渡。」

不僅如此,轉普後,幼兒園還得到了一次性轉普獎補、學前教育研究發展經費、專項教研經費等支持,幼兒園辦園條件不斷改善。

實際上,在蘇俊山看來,之前的「入園貴」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資本進入學前教育領域以後,要取得投入回報。第二是房租。把這些幼兒園收歸政府管理以後,資本所要求的回報沒有了,房租也減免了。

「對所有普惠性幼兒園,不管公辦民辦,只要提供安全的、有質量的教育,都納入生均定額補助、一次性擴學位補助及租金補助範圍,並對由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轉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給予一次性獎勵。」馮洪榮介紹,2018年,北京市學前教育經費佔財政教育經費的比例由3%提高到10%。

朝陽區的春宇幼兒園是一所小區配套園,原來收費是1999元一個月。現在轉成普惠性幼兒園後,收費雖然降低為750元一個月,但是市級層面每生每月補貼1000元,區教委每生每月再補貼600元,相當於園所生均收入每月合計是2350元。此外,轉普後,幼兒園還得到了一次性轉普獎補、學前教育研究發展經費、專項教研經費等支持。

春宇幼兒園的管理者反饋,轉成普惠性幼兒園後,園所教職員工的工資待遇和工作積極性得到了明顯提升,園所環境得以改善,經費比以前充足了,教師的專業能力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針對民辦園轉普後辦園質量是否會下降的問題,馮洪榮介紹,為了保證降費不降質,北京市不僅繼續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還健全質量評估體系,制定了針對全市各類型幼兒園的《北京市幼兒園辦園質量督導評估辦法(試行)》。這個辦法整合了當前對幼兒園的各類評估項目,實現多標合一;打通了質量評估結果的使用方式,為政府決策、監督管理、實施獎懲等提供科學依據,一標多用。同時引入社會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質量評價,逐步實現管與評的分離,促進幼兒園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幼兒一日生活,關注師幼互動,關注家園共育,注重幼兒發展性評價,實施科學保教。

破解「師資難」:保障教師待遇,提升教學質量

「在這裡工作很開心,有歸屬感。」一名在北京市世紀陽光幼兒園工作了12年的教師告訴記者,自從轉為普惠園後,自己和同事的工資都有上調。

今年初,北京市出台了《普惠性幼兒園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普惠性幼兒園的認定範圍、申報條件、認定程序、退出機制、保障支持和日常監管要求。尤其是明確提出了普惠性幼兒園用於人員經費支出比例占保教費收入和財政生均定額補助收入之和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70%。

在董燕看來,師資是辦好幼兒園的核心。去年9月1日轉為普惠園後,北京市世紀陽光幼兒園在每年連續為教職員工增加福利待遇的同時,還為每位教師普調每月500元,讓教師切實感受到普惠後教師的價值感和獲得感。

如今,這項政策已經在全市推廣。蘇俊山調研了天通苑幼兒園,通過這一項政策,幼兒園教師工資從去年開始提高了20%—30%,也就是基本上500—1000元左右,達到了月收入4500—5000元的標準。

要真正留住教師,讓其樂教善教,還要為教師個人成長搭建平台。近年來,北京市著力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在加大轉崗培訓和招聘力度、擴大市屬高校學前專業招生規模的基礎上,通過招聘非學前專業京籍本科畢業生委託培養的方式補足短期缺口;通過京籍畢業生「專升本」和初中畢業生「3+2」培養項目解決中長期缺口。目前,北京市已經完成一輪全員輪訓,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共計9.4萬名教職工參加培訓。

不僅如此,北京市還推進了學前教育教研全覆蓋項目,構建市—區—園三級教研共同體網路,區域內教研覆蓋各級各類園所、區域之間教研手拉手,充分發揮教研對提升辦園質量和水平的作用,推動全市學前教育質量均衡發展。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26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接力社舉行「尤斯伯恩看裡面」系列新書發布會
社會治理要讓「文化人」有尊嚴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