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寶寶的特定動作是在「暗示」已吃飽,再喂就是強塞,會損傷脾胃

寶寶的特定動作是在「暗示」已吃飽,再喂就是強塞,會損傷脾胃

作為育嬰師,我見過很多家庭的很多寶寶。在觀察中我發現,有些家庭的寶寶不怎麼生病,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

小兒生病一般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可以說積食和感冒是小兒最常見疾病。但針對這些常見疾病,我們的祖先早就給出了相應的解決之道——「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不吃過飽、不穿過暖,就是預防小兒病的不二法門。很多少生病的寶寶,他們的家人都是謹守了這一點。

給寶寶穿衣有章可循,摸摸後背,冷了就加衣,熱了就脫衣即可。但寶寶不會說話,如何才能知道他的饑飽呢?其實,如果寶寶已經吃飽,是會有特定動作來表示「我已經吃飽」了的。家長要讀懂寶寶的「暗示」,不然一味強喂強塞,最終損傷的是寶寶的脾胃。

吃母乳的小寶寶,會用以下動作表示「我飽了」

小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天生就有自保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母乳和拒絕母乳。當寶寶已經吃飽時,他會拒絕銜乳,會將含在嘴裡的口糧給「吐掉」。這時媽媽就知道,寶寶已經吃飽了,不必再餵了。

吃輔食的寶寶,會用以下動作表示「我不想再吃了」

一般來說,寶寶在四到七個月之間會有」推舌反射」,是指他會不自覺地將嘴裡的固體食物給頂出去。這本身屬於自保動作,畢竟這時的寶寶還不太會吞咽固體食物,盲目進食會導致窒息。但是,如果寶寶推舌反應結束之後,開始添加輔食。餵了一陣子輔食之後,寶寶做出臉扭向一邊,同時不斷地將嘴裡的食物吐出的動作,就表示他已經吃飽了,家長就不要再餵了。

當然,如果家長在寶寶開始添加輔食時,發現寶寶總是將食物往外頂,就說明他的「推舌反射」還沒有消失,等段時間再嘗試添加會更好。

等寶寶一歲後開始跟大人吃同樣的飯,喂飯時老是臉往外扭,吃一陣時間就跑了,都說明他對食物的興趣已經消失,家長就要看孩子是否是已經吃飽了,切勿強喂。

喂寶寶吃飯,以下方式容易讓寶寶吃撐,不可取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吃飯可謂用心良苦。打開孩子最喜歡看的動畫片,讓孩子邊看邊喂;在飯里加白糖、紅糖,吸引孩子多吃飯......其實這些方式是有害的。

寶寶看動畫時沉迷於電視情節,無意識的狀態下很容易吃撐而不自知,這樣就很容易積食。我就親眼看到一位寶寶在奶奶的塞喂下吃了一大碗米飯,但沒過多久就吐了。

給寶寶飯里加各種糖,一則容易導致牙齒齲齒,二則取代了寶寶吃菜的機會,會導致寶寶缺乏營養,同樣不可取。

寶寶隨著身體狀況的變化,每餐飯量都不固定,偶爾幾頓少吃並沒有關係。如果害怕寶寶少吃飯影響發育,可定時記錄寶寶體重增長情況,只要持續正常增長就沒關係。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家長切勿為了養出個「大胖小子」而強塞強喂。時間長了損害脾胃,導致寶寶發育緩慢,才是得不償失。

你家寶寶現在多大,有多重了?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秘籍 的精彩文章:

孩子和小朋友搶玩具怎麼辦?家長不再為難,一招巧應對
孩子在外吃飯,3個細節很關鍵,家長多上心娃才更安全

TAG:育兒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