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七十年前,人民海軍的第一艘正式軍艦是啥樣子的?

七十年前,人民海軍的第一艘正式軍艦是啥樣子的?

深度

摘要:今年是人民海軍成立七十周年,如今的人民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相當強大,不但有了航空母艦,萬噸級驅逐艦,而且總噸位也躍居全球海軍前三甲之列。回顧當年,人民海軍的第一艘正規的軍艦又是啥樣子?

圖1:人民海軍第一艘正規軍艦「黃安」號

今年是人民海軍成立七十周年,如今的人民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相當強大,不但有了航空母艦,萬噸級驅逐艦,而且總噸位也躍居全球海軍前三甲之列。回顧當年,人民海軍的第一艘正規的軍艦又是啥樣子?

人民海軍擁有第一艘正規軍艦的時間甚至比海軍成立的時間還要早,海軍都還沒有成立,怎麼就會先有軍艦呢?

那就聽小編細細說來。

1949年2月12日,國民黨海軍「黃安」號軍艦起義,從山東青島開往已經是解放區的江蘇連雲港,從而成為在解放戰爭中第一艘起義的國民黨海軍軍艦,也成為人民軍隊擁有的第一艘正規軍艦,兩個多月後的3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才成立。

「黃安」號原是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大量建造的海防艦,屬於「第一號型」(丙型),主要擔負反潛、防空和海上護航。按照日本海軍的規定,這種類型的海防艦是沒有艦名的,只有數字序號艦名——海防第81號艦。

海防第81號艦由日本舞鶴造船廠建造,於1944年12月15日完工,標準排水量745噸、滿載排水量810噸,艦身長67.5米、寬8.38米、吃水2.9米,兩座柴油主機,輸出功率1900馬力、雙軸推進,最高航速16.5節、14節時續航力為5650海里,乘員136人。

圖2:「黃安」號前身是日本海軍的海防第81號艦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日本海軍僅存的135艘中小型軍艦作為戰爭賠償,由中、美、蘇、英四國抽籤接收。中國分到的34艘軍艦中就包括了海防第81號艦。當時接受這批日本賠償艦的國民黨海軍將這34艘軍艦按順序分別改稱接1號到接34號,海防第81號艦就是接22號。

1947年8月,接22號艦駛抵青島。青島海軍造船所對該艦進行了整修,並加裝了13.5毫米高射機槍和25毫米高射炮各兩門。整修完成後改名「黃安」號,隸屬國民黨海軍第二軍區。

1949年2月8日,「黃安」號開始進行整修改裝之後的首次試航。

此時在戰場上,國民黨軍隊敗局已定,士氣低落,人心渙散,不但陸軍有整師整軍的部隊起義,就連海軍也有不少人在尋找起義的機會。「黃安」艦的艦員團隊是新組建的,更是成為解放軍策反的理想對象。密切關注青島國民黨海軍動向的山東解放軍和中共山東地方黨組織,通過多方面關係,陸續派人打入了「黃安」艦,成為艦上的官兵。

當時「黃安」艦上就有解放軍四個系統的四條工作線:

1、槍炮軍士長孫露山是解放軍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聯絡科派出的,也是最早打入「黃安」艦的地下人員;

2、少尉槍炮官劉增厚是中共膠東區黨委統戰部派出的地下人員;

3、准尉副槍炮官王子良是中共青島市委派出的地下人員;

4、接29號艦代艦長劉建勝是中共華東局社會部發展的內應,成為「黃安」艦起義的聯絡人。

開始這四條線上的地下工作者相互之間並不知情,隨著策反工作的深入終於形成了一個拳頭。他們在「黃安」艦上秘密準備發動武裝起義,成立了起義領導小組,爭取發展了近20名起義骨幹分子,其中包括艦上的三號人物艦務官鞠慶珍中尉。

圖3:「黃安」艦起義骨幹合影,前排左起王子良、鞠慶珍、劉增厚;後排左起孫露山、張傑、劉彥純、田秉吉

1949年2月12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黃安」艦艦長劉廣超等部分軍官上岸回家過節。當晚8時30分起義正式開始,短短几分鐘,起義人員就控制了全艦,值班副艦長劉振東及通信報務人員也被關押起來。「黃安」艦編製艦員是124人,起義時艦上有62人。當鞠慶珍向全艦士兵宣布起義時,部分並不知情的士兵當即表示擁護起義。晚8時50分,「黃安」艦在鞠慶珍的指揮下拔錨起航,於2月13日晨5時許,駛抵解放區連雲港,費了一番周折終於與解放軍接上了頭。上午10時,中共新海連特委社會部部長蘇羽、公安局長朱禮泉代表特委到碼頭歡迎。第二天,新海連特區(連雲港當時的名稱)特委書記兼警備區政委谷牧、司令員王曉接見了鞠慶珍、劉增厚等黃安艦起義領導人員,並為全體起義官兵召開了隆重的歡迎大會。

圖4:「黃安」號起義後全體官兵合影

海軍水面艦艇通常以排水量500噸為界,500噸以上稱為艦,500噸以下稱為艇。所以,滿載排水量810噸的「黃安」艦就成了解放軍歷史上擁有的第一艘正規戰艦。在當時的中國,「黃安」艦也算是比較大的戰艦,因此「黃安」艦起義後,自然引起了國民黨軍的極大恐慌,國民黨海空軍連續兩天派出多架飛機到連雲港進行偵察、轟炸,在「黃安」艦以及駐連雲港的解放軍防空火力反擊下,「黃安」艦沒有遭到損失。隨後,為策完全,「黃安」艦便被轉移到蘇北偏僻的燕尾港堆溝,進行嚴密偽裝。國民黨空軍雖然也曾對蘇北沿海地區進行了反覆搜尋,但始終沒有發現,就這樣「黃安」艦得以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

直到1949年8月,戰局基本穩定之後,「黃安」艦才返回已經解放了的青島。1950年4月,改名「瀋陽」號,舷號「217」,隸屬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

圖5:「黃安」號加入人民海軍改名「瀋陽」號

1955年1月,「瀋陽」艦和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其它3艘護衛艦一起參加了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的一江山登陸戰役,擔負火力支援步兵登陸的任務。當時「瀋陽」艦的艦長是原膠東軍區海軍支隊的費慶齡,他指揮「瀋陽」艦抵近岸邊射擊,「把100毫米主炮當重機槍使用」,連續摧毀島上守軍數個火力點,為登陸的步兵提供了有力的炮火支援。

1955年,華東軍區海軍改稱海軍東海艦隊,「瀋陽」艦也就轉而隸屬東海艦隊,「瀋陽」艦儘管排水量只有800噸,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簡直太不起眼了。但在上世紀50、60年代,以20噸、40噸、60噸魚雷艇和100噸護衛艇為主的人民海軍,「瀋陽」艦絕對是大艦了,也是人民海軍歷史上唯一一艘日制的丙型海防艦。

1965年改為水聲調查船,擔負海洋水聲調查和實驗。1980年退役。

從日本海軍的海防第81號艦到國民黨海軍的「黃安」艦,最後再到人民海軍第一艘正規軍艦「瀋陽」艦,

這艘戰艦的經歷可謂傳奇,而作為人民海軍第一艘正規軍艦更是永載史冊。

今天,人民海軍的序列里依然還有一艘戰艦叫「瀋陽」號,這是隸屬北海艦隊的一艘驅逐艦,舷號115,是

051C型的首艦,2004年12月下水,2006年正式服役。新一代「瀋陽」艦標準排水量6500噸,滿載排水量7100噸,幾乎是老「瀋陽」艦的十倍,其他性能就更不用說了,這也從一個側面見證了人民海軍的發展與壯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第一種洲際打擊武器,竟然是日本的「氣球炸彈」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