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號稱「卧龍」,後來果然卧於川中不得縱橫四方

諸葛亮號稱「卧龍」,後來果然卧於川中不得縱橫四方

杜甫《蜀相》詩中的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對諸葛亮的壯志未酬感慨不已。凡度過《三國演義》的人,也幾乎都為諸葛亮數次北伐無功,最後真的如「卧龍」一般困於四川盆地而扼腕嘆息。

無法立足中原

實際上除了「卧龍」這一稱號以外,早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羅貫中就已經為他們將來困守西南一隅的處境埋下了伏筆。在諸葛亮的「隆中對」里,正確的指明了劉備集團的發展方向。

不與曹操爭天時,不與孫權爭地利,而是揚長避短,全力對劉表、劉璋這類守戶之犬下手,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正是這一偉大戰略幫助劉備集團轉弱為強,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有利地位。

喪失荊州地利

可惜,受當時的形勢限制,劉備集團遠離了至關重要的中原地區。雖然諸葛亮也規划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遠景規劃,但這個規劃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即天下有變和荊州不丟。

可直到諸葛亮亡故,天下有變也就是天下大亂的機會也沒有出現,中原地區基本平穩的完成了劉漢到曹魏政權的過渡。同時,隨著夷陵之戰的失敗,劉備集團及其繼任者喪失了對荊州地區的控制,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可能徹底喪失。

受困蜀道天險

實際上,自從失去地廣人稠物產豐富的荊州之後,諸葛亮就只能依靠成都平原和漢中盆地來供糧養兵。而這兩個根據地要進入關中平原和曹軍決戰,必須都要翻越崇山峻岭。其中,從漢中出發經斜穀道的後勤補給線長達470里的斜穀道,而從成都平原出發則更加艱險。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情況看,蜀軍能夠取得的戰果有多大,能夠攻擊的有多遠,不是看殲滅多少敵人,攻克多少城池,而完全是由軍糧儲備的多少來決定的。

遭遇敵軍堅守

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出斜谷,屯兵渭水南岸五丈原,這也是多年來蜀軍進軍最遠的一次。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顯著的戰果,是因為諸葛亮深知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已經來日無多,為此,諸葛亮做了一番精心準備。

整整3年,諸葛亮都在想方設法的囤積糧食,訓練軍隊希望把握最後的機會全力一搏,畢其功於一役。可惜老對手司馬懿也看透了這一點,更要命的是他從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責罰,都親自批閱;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判斷,自己這位老對手活不長了。

因此,嚴令全軍堅守不出,絕不給蜀軍可乘之機,一直等到諸葛亮身死五丈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的精彩文章:

新一軍成為美械部隊後,首次對日軍王牌作戰就以少勝多

TAG: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