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宣布在小行星上「炸」出了首個人造隕石坑

日本宣布在小行星上「炸」出了首個人造隕石坑

據日媒報道,日本航天局周四稱,日本科學家成功地製造出了「小行星上的第一個人造隕石坑」,稱這意味著人類朝著揭示太陽系如何演化邁出了一步。

本月初,隼鳥2號探測器向一顆名為「琉球」的小行星發射了一個爆炸裝置,在小行星表面炸出一個彈坑,並收集了一些物質,旨在揭示更多關於地球上生命起源的信息。

日本宇航局(JAXA)隼鳥2號項目經理津田雄一對記者說,他們從距離小行星表面1700米的探測器拍攝的圖像中確認了這個隕石坑。津田雄一表示:「用撞擊器製造一個人工隕石坑,並在之後對其進行詳細觀察,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嘗試。」「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2005年,美國宇航局的「深度撞擊」探測器成功地在一顆彗星上製造了一個人工隕石坑,但僅僅能從地球觀測。

參與該項目的神戶大學教授荒川正彥表示,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他說:「我們能比預想中更清楚地看到這個大洞。」他補充說,圖片顯示了一個直徑10米的火山口。

JAXA的科學家此前曾預測,如果小行星表面是沙質的,隕石坑直徑可能達到10米,如果是岩石的,直徑可能達到3米。

荒川正彥表示:「小行星表面布滿了巨石,但我們卻創造了一個這麼大的隕石坑。這可能意味著存在著我們不知道的科學機制,或者『琉球』的材料有什麼特殊之處。」

報道指出,在「琉球」上製造隕石坑的目的是為了從小行星表面下方得到「新鮮」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揭示太陽系的早期階段。這顆小行星被認為含有相對大量的有機物和水,這些有機物和水來自大約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的時候。

這一項目於2014年12月發射,耗資約300億日元。預計將在2020年攜樣本返回地球。

琉球在日語中意為「龍宮」,在日本古代傳說中是海底的一座城堡。照片顯示,這顆小行星的表面粗糙,布滿了巨石。

(編輯:WDQ)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熱點 的精彩文章:

郭台銘一天兩次參拜廟宇:稱關公、媽祖會用民調告訴是否參選
俄媒:金正恩將參觀太平洋艦隊護衛艦 並向戰鬥榮譽紀念碑獻花

TAG:環球時報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