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經方學堂《傷寒論》學習:張仲景調肺四法分

經方學堂《傷寒論》學習:張仲景調肺四法分

導讀: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造血器官,位於胸腔,左右各一,覆蓋於心之上。肺有分葉,左二右三,共五葉。肺經肺系(指氣管、支氣管等)與喉、鼻相連,故稱喉為肺之門戶,鼻為肺之外竅。

肺為嬌臟,是對肺的生理病理特徵的概括。生理上,肺臟清虛而嬌嫩,吸之則滿,呼之則虛,為臟腑之華蓋,百脈之所朝會;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從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為病;其他臟腑病變,亦常累及於肺。

溫肺法

經方學堂《傷寒論》學習:張仲景調肺四法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肺為嬌臟,不耐寒熱,居於高位,易受寒邪所襲。一旦寒邪中肺,則必以溫葯祛之。寒又分為兩端,一為外寒,一為內寒。

外寒者宜用宣散之法。仲景認為,太陽病見有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怕風,無汗而喘者,為外寒襲表,肺失宣散,指出用麻黃湯發散肺寒。如《傷寒論》35條:「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麻黃湯為古代醫者治療外感風寒襲肺的代表方劑,它體現了溫肺散寒的一大療法。

其二為內寒,內寒中肺多為寒飲所致,飲為陰邪,易傷陽氣,寒飲侵肺。常可導致肺氣升降不利,或肺氣不得宣發,而出現寒咳、喘逆等症。如《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該方中麻黃宣散表邪,射干祛飲利喉,半夏、紫菀、冬花溫肺、利氣、化痰飲,生薑、細辛散寒逐飲,大棗健脾,佐以五味子散中有收,共奏溫肺散寒逐飲之功。

另外內寒中肺尚有「肺中冷」一證,其病機為肺氣虛冷,陽不化氣。《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肺痰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因為肺氣虛冷,陽虛不能化氣,氣虛不能攝津,又肺陽不足,不能制約膀胱氣化,故出現一系列「肺中冷」癥狀,治療大法應以溫肺陽為主。

清肺法

熱者寒之,肺有邪熱,必用清解之法治療。清肺法又根據熱在氣分和邪熱成毒之不同而分為清宣肺熱和清解熱毒兩種。

其一為清宣肺熱法。《傷寒論》:「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宣肺平喘,石膏清泄肺中鬱熱,杏仁止咳平喘,甘草和中。諸葯合用,具有清熱宣肺平喘的作用。麻黃配石膏清宣肺熱,臨床石膏用量常為麻黃的3~4倍。

其二為清熱解毒法。該法針對邪熱壅肺,蘊而成癰之證而設,方如千金葦莖湯。方中葦莖能清肺熱。冬瓜子、薏苡仁清熱排膿,桃仁破瘀,瀉血分熱。諸葯合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可祛肺內所郁之熱毒。

瀉肺法

肺主氣,司肅降,有通調水道之功,故一旦肺失肅降,則可造成氣機逆亂,或水飲射肺而成肺氣膹郁之證。該法又分為瀉下肺氣和瀉下濁飲兩種。

其一為瀉下肺氣法。肺氣以下降為順,若肺氣上逆則可引起咳嗽和喘息的癥狀。《素問·臟氣法時論》:「肺苦氣上逆。」引起咳嗽上氣的原因很多,對於實證有挾寒、挾熱之不同,對於虛證有陰陽虧損之別在運用瀉下肺氣法時,應區別對待。

例如在《傷寒論》陽明病證治中,運用大承氣湯通腑瀉肺下氣。大承氣湯本為陽明腑實而設,但對於腑氣不通、濁氣上逆而導致互為表裡的肺臟氣機不利,肺失肅降,亦可上病下取,為瀉下肺氣法的較好例證。

其二為瀉下濁飲法。肺有通調水道之功,若水道不暢,以致水飲濁邪上犯,則諸症發作。葶藶大棗瀉肺湯為此法之代表方。《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後世在運用瀉肺法時,也常佐以瀉火、降氣、通便、逐水諸葯,使該法進一步完善。

補肺法

虛者補之,損者益之。肺臟虛損,以氣、陰二者最為多見。

其一為補益肺氣法。肺主氣,司呼吸,肺朝百脈,若因內外諸因,而致肺之功能失調,肺主氣一職失司,則諸症見矣。仲景補肺氣善用黃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篇:「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該方以黃芪補肺益氣,以小建中湯取培土生金之意,體現了補益肺氣法在虛勞虧損諸證中的應用。

其二為補益肺陰法。肺喜潤而惡燥,肺金必須時時得到津液之滋養,其中麥門冬湯體現了補益肺陰法。《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篇:「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方中重用麥冬養陰以生津液,合人蔘、甘草、梗米、大棗滋養肺胃,配半夏降逆和中,使胃津上輸於肺,陰津充足,則肺金得濡,而諸症自愈。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小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