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以「四個著力」辦好思政課

以「四個著力」辦好思政課

■怎樣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⑧

[摘 要]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著力建強馬克思主義學院這一關鍵平台,著力建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這一基礎支撐,著力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這一有效途徑,著力建強教師隊伍這一重要力量。

[關鍵詞]思政課;馬克思主義學院;課程思政;教師隊伍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意義的深刻闡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應有之義、應盡之責。高校必須站在堅守意識形態陣地和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的戰略高度,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從「馬學院」建設、「馬學科」建設、「馬課程」建設、「馬隊伍」建設等方面協同推進、全面發力,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努力培養和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著力建強馬克思主義學院這一關鍵平台

一是確保辦學方向不偏。高校應堅持和加強黨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工作的全面領導,特別是對學院的領導班子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學科專業建設等影響和制約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性因素進行政策性把關,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朝著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的方向邁進。確保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中心工作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彰顯馬克思主義屬性,做到「在馬研馬、在馬教馬、在馬學馬、在馬信馬、在馬愛馬」。

二是確保辦學初心不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高校要擦亮馬克思主義鮮亮底色,發揮立德樹人主渠道作用,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要求,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成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教育平台、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的培養平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學術平台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引領平台。

三是確保辦學力度不減。高校要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重點學院,聚焦政策、聚集資源、聚合力量,全力支持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要在學校發展規劃、經費投入、資源配備方面優先保障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在科研立項、人才引進、職務評聘等方面支持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形成教務、科研、宣傳、學工、團委等多部門齊抓共管、協同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工作機制。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著力建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這一基礎支撐

一是提升人才隊伍素質。現階段多數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開展馬克思主義研究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人才,特別是高學歷高水平的人才、高質量的學科領軍人才。高校要通過內培、外引、借智等方式,廣識英才、廣攬英才,加強人才團隊建設。同時,要進一步創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給他們建團隊、明方向、定任務、搭平台、壓擔子、解難題,讓人才脫穎而出,構建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引才、聚才、留才、用才工作新局面。

二是提升學術研究質量。高校要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堅持把研究回答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充分發揮研究基地作用,加強理論工作「四大平台」建設,加強新形勢下智庫建設,不斷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研究闡釋,推出一批重頭文章、重要成果,進一步打造社科理論品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

三是突出學科發展特色。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關鍵環節。學科研究要突出時代性、創新性、地域性,注重研究主題與時代發展熱點難點問題相結合,研究成果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學科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相結合。要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同時要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為學科發展提供鮮活素材、豐富營養和深厚力量。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著力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這一有效途徑

一是將「思政課程」打造成「金課」。高校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八個統一」的要求,全面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積極推進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改革,自覺將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豐富教學資源和內容,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有趣味,變得讓學生「愛聽、想聽、樂聽」。

二是將「課程思政」建設推向高潮。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僅僅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渠道是不夠的,必須充分挖掘梳理其他各門課程的德育元素,加快實施由「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改革步伐,讓每位教師都扛上「思政擔」,每門課程都飄出「思政味」,形成全員、全課程的大思政教育體系。專任教師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直接踐行者,要樹立正確教育觀,肩負立德樹人神聖使命,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教書育人能力。除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外,其他課程也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載體。高校要認真梳理和充分挖掘各門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結合學生特點,將其有機融入本專業的建設,貫穿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材編寫等各方面,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

三是將「網路思政」打造成新平台。高校必須堅決、主動、迅速佔領網路育人陣地,使互聯網這個育人工作最大變數變成最大增量。高校要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師生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要加快建設「易班」,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要切實擔負起網路信息安全的重任,建好網路,管好網路,守好網路,把好網路信息安全技術觀。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著力建強教師隊伍這一重要力量

一是提高教師基本素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廣大教師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要」要求,自覺堅持「八個統一」,踐行 「四個引路人」,爭做「四有」好教師,履行好學生成長成才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職責,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是充實教師隊伍力量。高校要有一支戰鬥力強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有一支執行力強的管理幹部隊伍,把好思政課教師的入口關、培訓關、考核關,切實承擔職責,擔負使命。要有一支研究力強的科研隊伍,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傳播好馬克思主義理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思想,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要有一支引導力強的輔導員隊伍,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三是優化思政隊伍結構。高校要全面落實《關於領導幹部上講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聘請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和實際工作部門負責同志擔任思想政治理論課兼職教師。堅持「開放辦院,推動學科力量融合」的建設理念,通過「特聘」「雙聘」等方式,從其他高校或研究機構邀請資深專家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領頭人,使「練內功」與「引外援」相得益彰。深入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堅持配齊與育強、嚴管與厚愛、激勵與約束「三個結合」,搭建學習平台、構築事業舞台、打通職業通道,全面推進思政隊伍整體質量不斷提升。

【作者:曾寶成 湖南科技學院黨委書記、校長】

原載《中國高等教育》2019年第7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第十四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啟動
抓培訓就是促教育公平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