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唐岱、丁觀鵬等多人合作的作品——《十二月令》圖軸,雖然同樣是出自畫院畫家之手,但他們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十二個月民間自然生活風景,大有一番別樣的感覺。這些畫家都稱得上是清代宮廷的頂級畫家,他們的畫工細膩、設色艷麗、透視合理,每一幅畫均有人物、亭台樓閣給人一種人間仙境的感覺。

《十二月令》圖軸

原作長175cm、寬97zm,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農曆一月俗稱正月、又稱端月,是秦朝為避諱始皇嬴政的「政」字諧音而改。這幅畫表現的是正月十五鬧元宵的夜景。圖中到處張燈結綵,人們賞燈飲酒,燃放焰火。兒童在燈架下嬉戲。整幅畫將節日的喜慶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農曆二月又稱杏月、仲春、如月。這時萬物復甦,天氣由寒轉暖。宋人葉紹翁詩云:「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圖中杏花綻放,人們紛紛走出戶外,踏春、嬉戲;男人們攜帶獵具,狩獵、觀景,令人為之神往。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農曆三月,又稱陽春三月,天氣轉暖,百木轉綠。畫中以「上已(即農曆三月初三)踏青」的民俗為主題,描繪了在陽光下,文人墨客在小河邊「流觴」飲酒,豪放不羈的場面。所謂「流觴」,是在水流上游置酒杯於荷葉上,順流而下,在誰面前打轉或停下,即取而飲之。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農曆四月,又稱余月、梅月;此時梅子黃熟,陰雨連綿。柳宗元《梅雨》詩云:「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畫中描繪了樹木漸茂,百花竟放,人們在連綿的細雨中執傘頂笠、賞花、消遣的景象。」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農曆五月,又稱仲夏、蒲月、皋月。端午節為紀念屈原,民間有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畫家筆下描繪的正是萬棹齊飛,喧顛旗鼓,緊張而熱烈的競爭,引得兩岸民家憑欄觀賞,呼聲四起;園中葵花,榴花和岸邊蒼蒲爭奇鬥勝。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農曆六月,又稱暑月、季夏、焦月、溽暑、荷月。畫中一片荷塘,垂柳濃蔭。畫家用青藍的筆調層層疊疊的塗染,襯托出萬頃清涼。仕女們有的在高樓消暑,有的在池塘採蓮,有的憑欄垂釣,有的放艇清游,給人一種水上風來,暗香浮動的感覺。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農曆七月,秋季的頭一個月,謂之新秋,又稱瓜月,蘭秋、秋月。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之期,閨中婦女要焚香設案,對月乞巧,祈求幸福的降臨。而男人們或悠閑散步,或吹彈作樂。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農曆八月,在秋季居中,天藍月明,氣溫初涼,謂之仲秋;又稱壯月、桂月。畫中描繪了中秋節的夜景,人們特立登台,張設盛宴,飲酒賦詩,觀賞月色。閨中女樂,吹奏著琴笙,一派融融景象。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農曆九月,又稱霜月、季秋、菊月、朽月等。九月正是菊花盛開的時節,而種菊也各有特殊的技巧。因此人們把自己的菊花,聚集到一處觀摩欣賞,逐成菊花會。圖中所描繪的正是菊花會的情景。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農曆十月,又稱初冬、開冬、露月、良月等。舊時娶親嫁女等操辦喜事多選在入冬。此時正值農閑,初冬的寒冷把人們從戶外驅入了室內。人們或欣賞古器名畫,或繪畫下棋。婦女們都在內院,或鳴彈樂器,或縫織衣物,對坐下棋。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農曆十一月,按習俗也叫仲冬。又稱暢月、仲冬、幸月、葭月、龍潛月。已經進入嚴寒,只有蒼松翠柏,依然茂盛。畫中描繪人們日常生活場景:水榭中,一位父親在鞭責幼子,諸人在一旁勸護。後面靜室中好佛的老者向人合掌答禮。後園的婦女兒童作各種遊戲。

別有韻味的民間《十二月令圖》

農曆十二月,又稱冰月、寒月,臘月、嚴月。這個月是古人蜡祭的日子,以狩獵禽獸祭先祖。畫中人們有的閑立,有的取暖,兒童們有的滑冰,有的堆雪獅,有的放爆竹,玩得興高采烈,一年結束,預示新的一年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滄州市文聯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詩詞
一個家庭怎麼樣?看看這8張圖

TAG:滄州市文聯 |